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三学习辅导初三物理辅导资料初三物理教案牛顿第一定律» 正文

牛顿第一定律

[10-20 00:48:49]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三物理教案   阅读:8629
概要: (2) 探究:让学生提着书包不动。书包受重力和手对它向上的拉力,为什么书包受两个力作用会保持静止 ?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牵引力和阻力。为什么水平方向汽车受两个力作用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讨论:如果将手松开,书包将落到地上,显然向上的拉力将使书包下落的效果抵消了。使书包不至于下落;同样道理,汽车牵引力将阻力产生的效果,也可以说阻力将牵引力产生的效果抵消了。使汽车的速度不发生变化。(3)结论:一些物体虽然受力,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就相当于不受力。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力,它们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相互抵消,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这时的物体我们就说它处于平衡状态。2、二力平衡条件(1)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保持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来研究这种情况。问题: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举例: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但要沿斜面向下滑;电梯受重力和向上的拉力,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问题: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2)探究:①让学生猜想在
牛顿第一定律,标签:初三物理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2) 探究:让学生提着书包不动。书包受重力和手对它向上的拉力,为什么书包受两个力作用会保持静止 ?

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牵引力和阻力。为什么水平方向汽车受两个力作用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讨论:如果将手松开,书包将落到地上,显然向上的拉力将使书包下落的效果抵消了。使书包不至于下落;同样道理,汽车牵引力将阻力产生的效果,也可以说阻力将牵引力产生的效果抵消了。使汽车的速度不发生变化。

(3)结论:一些物体虽然受力,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就相当于不受力。

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力,它们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相互抵消,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这时的物体我们就说它处于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条件

(1)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保持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来研究这种情况。

问题: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

举例: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但要沿斜面向下滑;电梯受重力和向上的拉力,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问题: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2)探究:①让学生猜想在什么条件下二力平衡。(可能与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位置…..有关)

②学生根据桌上所准备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还有若干质量相等或不等的砝码),自己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应该有什么关系。

③实验方法:在两边盘子中放质量相等的砝码,使木块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木块处于平衡(静止)状态。改变木块的受力情况:

a、改变其中一边盘子的砝码的质量,使木块受到的力大小不等。

b、将其中一边盘子的砝码移到另一边使木块受到的力方向相同。

c、转动木块,使木块受的力不在同一直线上。

d、垂直于木块受力方向移动木块,使木块受的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同或不相同。

④各实验小组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案,并对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修改。

⑤学生进行实验。

⑥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判断它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例:吊在空中重5N,静止不动时,电线对它的拉力是多大?

达标自查

1、让小车从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分别在光滑程度不同的水平面运动,小车最后都会慢慢停下来,这是因为 ,得到的结论是: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由此可推理出:如果小车不受力,小车将 。

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静止时有惯性,运动时没有惯性 B、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才有惯性

C、物体受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D、物体的惯性与运动状态或是否受力无关

3、我国公安部门规定:在高速公路上,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都要系上安全带,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能造成对人身的伤害( )

A、汽车加速 B、汽车速度过快 C、紧急刹车 D、汽车突然启动

4、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哪一对力是书受到的平衡力( )

A、书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B、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子受到的重力

5、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所制定的交通规则是( )

A、某些地段要对机动车辆限速 B、车辆快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

C、车辆靠右侧行驶 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

6、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落伞后,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这是因为跳伞运动员( )

A、没有受到重力作用 B、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

C、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D、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

7、画出在平直公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力的示意图。

8、惯性和惯性定律不同之处在于: 描写物体运动规律, 描写物体本身的性质; 的成立是有条件的,而 是任何物体都具有。

能力提高

9、举例写出你观察到的在生产、生活以及交通运输等方面发生的惯性现象的两个例子,并结合所举事例分别说明如何防止或利用惯性。

10、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物体就会静止。这个结论是亚里士多德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总结出来的。人们确实看到,用力推一个木箱它就运动,停止用力,木箱就静止。因为这种现象,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在两千多年里被人们普遍接受,直到后来伽利略推翻了这个观点。

你认为亚里士多德错在了什么地方?怎样解释上述“推木箱”的现象?

11、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要求:写出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并比较二力平衡的条件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条件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12、阅读材料

汽车刹车之后

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汽车不能立即停止,因为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器刹车 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以上两段距离之和即为汽车的停车总距离。

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开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刹车后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km/h)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 m) 停车总距离(m)

40

50

60

80

100 7

9

11

15

17 8

13

20

34

54 15

22

31

49

73

阅读后回答

(1)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在交通要道为什么对机动车辆的最大速度要限制?

(3)你认为在雨雪天制动距离将怎样变化?司机在雨雪天气应注意什么问题?

相关链接:

上一页  [1] [2] 


Tag:初三物理教案初三物理教案模板初中学习网 - 初三学习辅导 - 初三物理辅导资料 - 初三物理教案
上一篇:初三物理教案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