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一学习辅导高一语文辅导资料高一语文试题浮宫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试题» 正文

浮宫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试题

[10-20 00:27:49]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一语文试题   阅读:8637
概要: 【摘要】要多练习,知道自己的不足,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www.kmf8.com为大家总结的高一语文期中试题,希望大家喜欢。语 文 试 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携来百侣曾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雨巷》)(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4)我挥一挥衣袖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5)又前而为歌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荆轲刺秦王》、《鸿门宴》语段节选,完成下面2-5题。(15分)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
浮宫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试题,标签: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www.kmf8.com

【摘要】要多练习,知道自己的不足,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www.kmf8.com为大家总结的高一语文期中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语 文 试 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携来百侣曾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雨巷》)

(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

(4)我挥一挥衣袖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5)又前而为歌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荆轲刺秦王》、《鸿门宴》语段节选,完成下面2-5题。(15分)

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㈡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沛公已骈,间至军中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D.项伯杀人,臣活之

3、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荆轲和而歌

A.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B.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4、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分

A.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 B.亚父者,范增也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5、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译文:

(2)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3分)

译文:

(三)诗歌鉴赏(6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幽 州 新 岁 作

张 说①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注】①张说,著名文学家,曾任唐玄宗李隆基的宰相。

(1)诗中“ ”、“ ”这两个地域的代称,照应了诗题中的“幽州”一词。 (1分)

(2)颈联“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的场景描写,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下列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与该联最相似的一项是 ( ) (2分)

A、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B、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3)请结合全诗,具体赏析“喜”一字的情感内涵。 (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刘备和曹操,当时刘备依附曹操,幸得天雨打雷,刘备找个借口搪塞过去。

B.“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写的开篇词。

C.《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多脍灸人口事迹,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赚城斩车胄”等。

D.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火烧赤壁”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E.三国演义既注意了历史真实的原貌,又不受历史人物、事件的限制,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加以合理的想象和加工,使情节丰富,人物更典型。

8、简述《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事。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有关选段的内容,回答问题。(6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①?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②,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注】①何事于仁:作“何啻于仁”理解。②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1)在孔子看来,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是什么? (2分)

(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孔子此处谈论的也是仁的问题,请结合上面选段,谈谈孔子这两处谈仁的文字给了你什么样的认识。(4分)


www.kmf8.com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进入21世纪后,质疑达尔文进化论的声音此起彼伏。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以及与自然选择相关的生存竞争和渐变,所以达尔文一再宣称“自然界没有飞跃”。达尔文认为生物个体在长时间的演化中,经过自然选择,其微小的变异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于是形成新的物种或新的亚种。①在大量古生物化石发现的基础上,1972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古尔德和埃尔德雷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生物进化理论“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的进化是渐变与跃进交替的进化模式,是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绝造成新种出现的过程。该理论比较合理地解释了地球生物演化史上许多物种突然爆发式出现的现象,指出了生物界不但有渐进式进化,也有飞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是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的前提和基础。②达尔文认为动植物界在十分剧烈的竞争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物种有利的变异将被保存下来,不利的变异则被淘汰,逐渐积累的有利变异结果就形成了新的物种。③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在自然界中,任何物种或生物个体,都处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内的生物个体、物种、群落的内部以及它们之间,它们与环境的关系,不但有竞争,更有协同发展,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是,昆虫在采集花粉的同时,也为植物完成了授粉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昆虫得到食物,花得以授粉,动物与植物彼此受益,相得益彰。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有时甚至协同进化出令人惊讶的结果。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试题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中学习网 - 高一学习辅导 - 高一语文辅导资料 - 高一语文试题
上一篇:高一语文期中试题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