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高一语文同步练习:神的一滴,祝大家阅读愉快。
筑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涟漪(yī) 蓊郁(wēng) 黑魆魆(xū) 虚掷(zhì)
B.皱纹(zhòu) 厮混(sī) 吞噬(shì) 深邃(suì)[来*
C.缪斯(miù) 鼓噪(zào) 譬喻(pì) 挥霍(hè)
D.甬道(yǒng) 引擎(qíng) 湖泊(bō) 徜徉(cháng)
提示:A项“蓊”读“wěng”,C项“霍”读“huò”,D项“泊”读“pō”。
答案:B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镶边 遗嘱 峻削 树木蓊郁
B.装饰 瞥见 油腻 光阴虚掷
C.姿容 圆形 碗牒 受之无愧
D.漂浮 睫毛 肮脏 湖光山色
提示:C项,碗牒—碗碟。
答案:C
3.下面句中加点的“华美的铜色”,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
划桨到了那些地方,我才惊奇地发现我自己已给成亿万的小鲈鱼围住,都只五英寸长;绿水中有了华丽的铜色,它们在那 里嬉戏着,经常地升到水面来,给水面一些小小水涡,有时还留一些小小水泡在上面。
A.“铜色”是从水面看到的湖底泥土的色彩,充分写出了湖水之清。
B.“铜色”是晚霞映照在水面上的色彩,与绿水之“绿”相映成趣。
C.“铜色”是从水面看到的水中小鲈鱼的色彩,与绿水之“绿”相映成趣。
D.“铜色”是天空漂浮的云朵倒映在湖水里的色彩,充分写出了湖水之清。
提示:由原文“绿水中有了华丽的铜色,它们在那里嬉戏着”,可知“华丽的铜色”是从水面看到的水中小 鲈鱼的色彩。
答案:C
4.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 把一日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 我是富有的, 与金钱无关,我 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
A.虽然 但是 宁愿 却 B.虽然 但是 虽然 却
C.宁愿 但是 虽然 却 D.宁愿 因为 虽然 却
提示:“虚掷”后用的是分号,与后面的句子也无法形成转折关系,因此不可以用“虽然”,也不可以用“但是”。而后文在说明原因之后,用的是表转折意思的句式。
答案:D
5.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B.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
C.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D.我从它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我几乎要说了,瓦尔登,是你吗?
提示:A、B、C三项都是比喻。
答案:D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
B.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
C.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予以深化、予以澄清,并在他的遗嘱中,把它传给了康科德河。
D.我从它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我几乎要说了,瓦尔登,是你吗?
提示:C项“予以深化、予以澄清”中的顿号改为逗号。
答案:C
综合应用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然而,据我所知,也许只有瓦尔登坚持得最久,最久地保持了它的纯洁。许多人都曾经被譬喻为瓦尔登湖,但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受之无愧。虽然伐木人已经把湖岸这一段和那一段的树木先后砍光了,爱尔兰人也已经在那儿建造了他们的陋室,铁路线已经侵入了它的边境,冰藏商人已经取过它的冰,它本身却没有变化,还是我在青春时代所见的湖水;我反倒变了。它虽然有那么多的涟漪,却并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它永远年轻,我还可以站在那儿,看到一只飞燕坦然掠下,从水面衔走一条小虫,正和从前一样。今日晚上,这感情又来袭击我了,仿佛二十多年来我并没有每天都和它在一起厮混过一样,——啊,这是瓦尔登,还是我许多年之前发现的那个林中湖泊;这儿,去年冬天被砍伐了一个森林,另一座林子已经跳跃了起来,在湖边依旧奢丽地生长;同样的思潮,跟那时候一样,又涌上来了;还是同样水露露的欢乐,内在的喜悦,创造者的喜悦,是的,这可能是我的喜悦。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毫无一丝一毫的虚伪!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 中,予以深化,予以澄清,并在他的遗嘱中,把它传给了康科德河。我从它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我几乎要说了,瓦尔登,是你吗?
7.下面不表示瓦尔登湖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冰藏商人已经取过它的冰。
B.一只飞燕坦然掠下,从水面衔走一条小虫。
C.铁路线已经侵入了它的边境。
D.伐木人已经把湖岸这一段和那一段的树木先后砍光。
提示:B项表现的是瓦尔登湖的自然生态,没有人为的破坏。
答案:B
8.对“许多人都曾经被譬喻为瓦尔登湖,但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受之无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瓦尔登湖,就是要把它当作衡量人的优劣高下的一个尺度。
B.人类能像瓦尔登湖一样的贤者少 之又少。
C.瓦尔登湖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D.在作者看来,瓦尔登湖被当作纯洁、高尚、深刻、博大、富有生命力的象征。
提示:“把瓦尔登湖当作衡量人的优劣高下的一个尺度”不是作者写作的主要目的。
答案:A
9.节选的这一段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提示: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既要抓住选段的内容,又要结合全文的内容,联系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
参考答案:对瓦尔登湖的歌颂,对生活态度和对人的本性、人的合理生存的思考,对工业文明的厌恶和批判。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 高一语文同步练习:神的一滴
- › 高一语文教案: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 ›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江南的冬景练习题
- ›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赤壁赋练习题
- ›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像山那样思考练习题
- ›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诗歌能力练习题
- ›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演讲辞能力提高题
- ›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赤壁赋习题训练一
- ›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赤壁赋习题训练二
- ›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寒假习题训练一
- ›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寒假习题训练二
- ›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现代文阅读训练
- ›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寒假语文基础训练一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语文同步练习:神的一滴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语文同步练习:神的一滴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语文同步练习:神的一滴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语文同步练习:神的一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