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一学习辅导高一历史辅导资料高一历史试题高一历史试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 正文

高一历史试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

[02-28 00:47:23]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一历史试题   阅读:8711
概要: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高中历史,www.kmf8.com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高一历史试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希望对大家的历史学习有所帮助!高一历史试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第1课时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 苏维埃俄国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 是一种恐怖政策B. 是一种应急措施C. 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D. 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解析:B 考查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问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项可以长期实行的政策,但当时的俄共试图利用它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所以遭到了失败。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其实施的历史背景,它是在战争状态下采取的非常措施,直接目的在于保证俄国国内战争的胜利。2. 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rdq
高一历史试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标签:高一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www.kmf8.com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高中历史,www.kmf8.com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高一历史试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希望对大家的历史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试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

第1课时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 苏维埃俄国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 是一种恐怖政策

B. 是一种应急措施

C. 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D. 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解析:B 考查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问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项可以长期实行的政策,但当时的俄共试图利用它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所以遭到了失败。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其实施的历史背景,它是在战争状态下采取的非常措施,直接目的在于保证俄国国内战争的胜利。

2. 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路”主要得益于(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运动 D. 斯大林模式

解析:B 本题考查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实践。“拄着拐杖走路”说明当时苏俄经济渐有起色,应是新经济政策。

3. “这可能被认为是奇谈: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吗?但这丝毫也不是奇谈,而是经济上完全无可争辩的事实。”最先“使奇谈变为事实”的政策是 (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罗斯福新政 D. 改革开放

解析:B 1921年,苏俄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工业方面规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说明在当时的俄国,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包括国家资本主义)。

4. 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

B. 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

C. 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D.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解析:D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自由贸易。

5.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

A. 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 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C. 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 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解析:A 1917年,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根据具体情况,全面分析了俄国革命的特点、前途等重大问题,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策略,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B项是马克思创立的,C项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D项是斯大林提出来的。

经过精心的整理,有关“高一历史试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的内容已经呈现给大家,祝大家学习愉快!

相关推荐:

www.kmf8.com
Tag:高一历史试题高一历史试题及答案高中学习网 - 高一学习辅导 - 高一历史辅导资料 - 高一历史试题
上一篇:高一历史试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