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二学习辅导高二地理辅导高二地理教案高二生物教案: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正文

高二生物教案: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10-20 00:48:13]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二地理教案   阅读:8761
概要: 其次,涌潮的产生还与河流里水流的速度跟潮波的速度比值有关,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同或相近,势均力敌,就有利于涌潮的产生,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差很远,虽有喇叭形河口,也不能形成涌潮。还有,河口能形成涌潮,与它处的位置、潮差大小有关,由于杭州湾在东海的西岸,而东海的潮差,西岸比东岸大。太平洋的潮波由东北进入东海之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移,使西岸潮差大于东岸。另外,夏秋季节东南季风盛行更加剧了潮涌。2.每年的夏秋季节,是观潮的最好时机(农历八月十八观大潮)。活动(P3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源于白居易诗《大林寺桃花》,意思是登山时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是山上寺里的桃花却才开始盛开。由此可见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桃花才开得晚些,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气温的垂直差异。活动(P39)障景一般出现在园林入口处或园林中相对独立景区的入口处,常利用假山、屏风、竹林等来实现。《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入园设计采用的就是障景法,以假山为障。障景的目的就是避免一入园便对整个园景一览无遗,因而采用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以达山
高二生物教案: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标签:高二地理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其次,涌潮的产生还与河流里水流的速度跟潮波的速度比值有关,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同或相近,势均力敌,就有利于涌潮的产生,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差很远,虽有喇叭形河口,也不能形成涌潮。

还有,河口能形成涌潮,与它处的位置、潮差大小有关,由于杭州湾在东海的西岸,而东海的潮差,西岸比东岸大。太平洋的潮波由东北进入东海之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移,使西岸潮差大于东岸。

另外,夏秋季节东南季风盛行更加剧了潮涌。

2.每年的夏秋季节,是观潮的最好时机(农历八月十八观大潮)。

活动(P38)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源于白居易诗《大林寺桃花》,意思是登山时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是山上寺里的桃花却才开始盛开。由此可见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桃花才开得晚些,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气温的垂直差异。

活动(P39)

障景一般出现在园林入口处或园林中相对独立景区的入口处,常利用假山、屏风、竹林等来实现。《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入园设计采用的就是障景法,以假山为障。障景的目的就是避免一入园便对整个园景一览无遗,因而采用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以达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的意境。

活动(P42)

1.例如,读杜甫名篇《望岳》,谈谈该诗对观赏泰山美景所提供的审美启示。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观赏山体自然景观要抓住其美的本质特征,如泰山的雄伟壮丽。(2)不同视角,仰视或俯视会产生不同的美感,如只有在制高点俯视,才有“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之感。(3)观赏山体自然景观要以情观景。首先要综合感受,如本诗提及的“青未了”、“阴阳”、“层云”、“归鸟”、“众山”;其次要发挥想象;第三要移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本诗的“荡胸”、“决眦”;最后要登山涉水,求质求真,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如本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在收集和交流旅游景区图片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知识,培养审美能力。

3.交流旅游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展示自我的过程,同时也可获得更多的旅游知识。

答案

基础梳理

①远观 ②近观 ③仰视 ④俯瞰 ⑤远眺 ⑥低临水面 ⑦特定观赏点 ⑧乘船(筏)沿水路 ⑨夏秋 ⑩夏 ⑪丰富并富有变化 ⑫雨过天晴 ⑬日出日落 ⑭特定的时间

⑮景观特色 ⑯原理 ⑰美学价值 ⑱历史文化价值 ⑲节奏韵律 ⑳序幕 高潮 因势 得体 自然美 自然 宛自天开 自然 综合感受 发挥想象 情景交融 求质求真

思维点击

1.对同一景观观赏的位置不同则观感不同。

2.一年中的季节变化,一日之内的时间、天气变化,以及特定时间出现的景象。

3.不同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同。

(1)自然景观——山有山景的特点,水有水景的特点,在欣赏前就应先了解它们的特点,如游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就要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雄、奇、险、秀、幽”。

(2)人文景观——园林是在一定空间,由山水、动植物和建筑物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自然体,因此要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

欣赏园林景观要抓住园林的建筑特点才能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要抓住园林的特点,就要了解园林的构景手法,即主配、层次、框景、借景等,这是园林欣赏的基础。

4.

北方 南方

规模 宏大 较小

色调 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 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

内涵 显示皇权的尊荣富贵 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

与自然的关系 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辉映 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

5.个人的性别、年龄、心理、兴趣、职业、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家庭结构、常住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

变式训练

1.(1)C (2)C [第(1)题,观赏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感知其形象。第(2)题,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2.(1)B (2)A [该题组考查园林的构景手法,用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的画框,把景象框限在从框中所看到的范围之内,属于框景手法;色彩的素淡体现出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

3.B [钱塘江大潮的最佳观赏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这时天体引潮力叠加,加上强劲的东南季风助长了潮势,因此最为壮观,所以应把握观赏时机。]

4.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景观所体现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的特色之一。自然风景的寺、庙、亭、阁、塔等人文景观的布局、设计都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并突出自然美。此外,人们还通过诗词楹联、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景观,并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联系起来,从而对游人产生更大的感染力。我国古代园林设计追求再现自然,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基本准则,正确处理自然与人为的关系。一方山水一方情,不同环境下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并形成了一定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对点练习

1.B [庐山雄峻,宜远眺,“只缘身在此山中”为近观。欣赏旅游景观时由于观赏位置的不同,产生的美感也不同。]

2.C [对于山水有机结合的景观,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产生“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3.(1)甲 乙 (2)宏大 小巧 (3)浓重 红黄 素淡 黑白 (4)皇家园林显示皇权的尊荣,并与北方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辉映;南方园林主要迎合主人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又与南方水乡和湿润的气候融为一体。 (5)自然 人文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二地理教案高二地理教案模板高中学习网 - 高二学习辅导 - 高二地理辅导 - 高二地理教案
上一篇:高二地理教案:旅游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