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利用反应Fe3++Zn===Fe2++Zn2+设计一个带盐桥的原电池,并在下面方框内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指出正极为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为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装置中盐桥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Pt 2Fe3++2e-===2Fe2+
Zn Zn-2e-===Zn2+
使两个半电池连成一个通路;使两溶液保持电中性
解析 根据反应Zn+2Fe3+===Zn2++2Fe2+知该反应中的氧化反应为Zn-2e-===Zn2+,故应采用Zn片作负极,还原反应为2Fe3++2e-===2Fe2+,故应选择比Zn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石墨等作正极,根据应选择与电极材料相同的阳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作电解液,故负极区应选含Zn2+的盐溶液如ZnSO4溶液,正极区选含Fe3+的溶液作电解液如FeCl3、Fe2(SO4)3溶液等。
练基础落实
1.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
A.H2SO4(aq)+BaCl2(aq)===2HCl(aq)+BaSO4(s) ΔH<0
B.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0
C.4Fe(OH)2(s)+2H2O(l)+O2(g)===4Fe(OH)3(s) ΔH<0
D.3Cu(s)+8HNO3(aq)===3Cu(NO3)2(aq)+2NO(g)+4H2O(l) ΔH<0
答案 A
2.有关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外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B.在原电池中,只有金属锌作为负极
C.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
D.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
答案 C
解析 在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原电池中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而不一定是Zn;随着反应的进行,阳离子在正极被还原,所以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而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答案为C。
3.锌银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电池反应是Zn+Ag2O+H2O===2Ag+Zn(OH)2,则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
A.Ag B.Zn(OH)2 C.Ag2O D.Zn
答案 D
解析 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要根据总反应式确定失电子物质和得电子物质,然后根据在原电池中失去电子的物质作负极作出判断。由题给总方程式得Zn+2OH--2e-===Zn(OH)2,故Zn为负极。
4.根据反应:2Ag++Cu===Cu2++2Ag,设计如图所示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可以是银或石墨
B.Y是硫酸铜溶液
C.电子从铜电极经外电路流向X电极
D.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铜应为负极,X为正极,则X应为活泼性比铜弱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A项正确;电解质溶液应含Ag+,B项错;在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Ag+在正极X上得电子,Ag++e-===Ag,故C、D项正确。
5.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 2Fe2++I2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的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
答案 D
解析 由反应2Fe3++2I- 2Fe2++I2可知,反应开始时,甲中Fe3+发生还原反应,乙中I-发生氧化反应;当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则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乙中I2发生还原反应,则乙中石墨电极为正极;故选D。
6.科学家正在研究高铁可充电电池,据研究人员推测,这种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稳定性好等优点,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高铁电池放电时,锌、K2FeO4分别在两极上发生反应,以KOH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FeO2-4+8H2O+6e-===2Fe(OH)3↓+10OH-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1.204×1023个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少6.5 g
答案 C
练方法技巧
7.以锌片和铜片为两极,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当导线中通过2 mol电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片溶解了1 mol,铜片上析出1 mol H2
B.两极上溶解和析出的物质质量相等
C.锌片溶解31 g,铜片上析出1 g H2
D.锌片溶解了1 mol,硫酸消耗0.5 mol
答案 A
解析 在涉及原电池的有关计算中,关键是要把握住一点,即两极得、失电子数相等。利用这一特点,我们从电极反应看:负极:Zn-2e-===Zn2+;正极:2H++2e-===H2↑。当溶解1 mol锌时失去2 mol电子,铜片上析出1 mol氢气也得到 2 mol电子,得失电子守恒,这样即可推出A正确。
8.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用锌片作负极,铜片作正极,在CuSO4溶液中,铜片质量增加
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答案 C
解析 铜片和铁片紧靠并浸入稀H2SO4中,铜片上的H+获得由铁片传递过来的电子2H++2e-===H2↑,所以可观察到铜片表面出现气泡;锌片作负极,铜片作正极,发生反应:Zn+Cu2+===Zn2++Cu,生成的Cu在铜片上析出使其质量增加;铜片插入FeCl3溶液,发生的反应是Cu+2Fe3+===Cu2++2Fe2+,并没有单质铁的析出;向盛有锌粒和盐酸的试管中,滴入几滴CuCl2溶液,发生反应:Zn+Cu2+===Zn2++Cu,置换出的Cu与剩余的Zn接触,置于盐酸中,构成了原电池,加速2H++2e-===H2↑的反应,可观察到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9.银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成黑色,这是由于生成硫化银,有人设计用原电池进行“抛光”,其处理方法是:将一定浓度的食盐溶液放入一铝制容器中,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溶液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黑色会褪去而银恢复光泽,且不会损失,试回答:
(1)食盐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学案
- › 高二化学寒假作业选择题
- › 高二化学寒假作业非选择题
- › 高二化学寒假作业:选择题
- › 高二化学寒假作业填空题
- › 高二化学练习:化学反应速率第1课时练习基础达标
- › 高二化学练习:化学反应速率第1课时练习综合运用一
- › 高二化学练习:化学反应速率第1课时练习综合运用二
- › 高二化学练习:化学反应速率第1课时练习拓展探究
- › 高二化学练习:化学反应速率第1课时练习及解答
- › 高二化学练习:化学反应速率第2课时练习基础达标
- › 高二化学练习:化学反应速率第2课时练习综合运用
- › 高二化学练习:化学反应速率第2课时练习拓展探究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化学教案: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学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化学教案: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学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化学教案: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学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化学教案: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