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传统习俗 B、凝固的艺术 C、民族精神的火炬 D、传统思想
17、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就如同一幅幅图画,无论是拍照、拍电影,都美不胜收。但是,有一部分中国人却不懂得欣赏、珍惜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只知一味盲目崇洋媚外,把祖宗的遗物大拆大毁,而以呆板、粗鲁、古怪、一点也不雅致的高楼大厦来代替。这一做法( )
A、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B、是正确的,因为这样有利于发展新文化
C、是错误的,因为对传统文化不允许批判
D、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8、首届“创造新的文化遗产”论坛指出,“我们应站在文化继承和创新的高度上审视历史和未来,力争在实践中多留遗产,少留遗憾”,为后人创造出更多“新”的文化遗产。如《亮剑》、《闯关东》、《士兵突击》、《我的兄弟叫顺溜》等原创作品的热播就突出了花心思的“新”。这里突出强调“新”,是因为( )
①文化创新可以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离开了文化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9、右边漫画告诫我们必须( )
A、坚决抵制西方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B、加强对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
C、要倡导多元文化,尊重他国文化
D、加强对青少年书法艺术教育
20、走向高度精神文明的人类社会应该建立“学习型社会”,应该成为“学习型社会”。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 )
A、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B、实行高中义务教育
C、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D、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21、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
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22、“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这句话一致的是( )
①孟母三迁 ②耳濡目染 ③东施效颦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我国古人崇尚“治身”与“治心”和谐统一,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则把人的幸福界定为“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的完美结合。他们的观点启示我们( )
A、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进步 B、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必须重视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D、必须从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素质等各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教育在文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以中国画卷形式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和谐地结合起来。这一“中西合璧”体现了(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与博采众长 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交流借鉴与融合创新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010年11月12日是广州亚运会开幕日。右图是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标志的原型取自粤剧脸谱,标志传神地演绎了花旦唱念间的飞扬神采和眼神回转的动人瞬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标志设计表达了广州亚运会不仅成为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也将为国内外来宾展示独特精彩的岭南文化活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途径。(12分)
27、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强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思想首先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根据材料,运用文化对社会、经济、政治的作用,分析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4分)
28、材料一:美国学者约瑟夫.列文森认为,所有的文化都只具有相对的历史意义,没有文化可以超越历史时空,即没有永恒的文化。近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人都是在这种文化格局中致思的,感情上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理智上向西方看。王国维先生就说过,“可爱的不可信,可信的不可爱”。拥抱可信的西方文化,与民族情感不和。拥抱传统文化,与理智不和。最后在这种文化纠葛中葬身昆明湖。
材料二:从近代开始,一直到今天,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就一直存在两大派。一派可以称之为西化派,主张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不再适应今天的中国社会,主张以批判为主,主张吸纳先进的现代西方文化。另一派以同情的继承为主,主张中国文化应该立足本国传统文化,批判性地吸纳西方文化。(这个格局非常复杂,两派之中都有很多的真知灼见,不是简单的选择一家就完了。每一家都有自己的合理成分,相应地也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
(1)结合材料,用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简单谈谈“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10分)
(2)在当代的文化创新中,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典型国度,一方面面对弱势但丰厚的文化传统,一方面面对外来的西方强势文化。我们如何正确对待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14分)
参考答案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高二政治期中试题练习
- › 高二政治练习:文化传承与创新试题单选题三
- › 高二政治练习:文化传承与创新试题简析题一
- › 高二政治练习:文化传承与创新试题简析题二
- › 高二政治练习:文化传承与创新试题及答案
- › 高二政治练习:文化与生活测试题单选题一
- › 高二政治练习:文化与生活测试题单选题二
- › 高二政治练习:文化与生活测试题单选题三
- › 高二政治练习:文化与生活测试题单选题四
- › 高二政治练习:文化与生活测试题单选题五
- › 高二政治练习:文化与生活测试题简析题一
- › 高二政治练习:文化与生活测试题简析题二
- › 高二政治试题:走进文化生活参考答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政治期中试题练习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政治期中试题练习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政治期中试题练习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政治期中试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