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 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参考答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扣住限制性条件“道家学说”。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而A项中的“崇功利,尚干涉”,C项中的“同情公室”,D项中的“深信政府万能”都体现的是“人为”。B项则体现了“无为”思想。
5. 【答案】B
【解析】A项图片是金字塔,属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B项图片是《汉谟拉比法典》,属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C项雕塑属于古罗马文明成就,D项建筑是希腊帕台农神庙,属于古希腊文明,故选B。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 能力。从材料中“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这一有效信息,可以分析出,涉及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光明。电气时代的电灯等发明符合这一概念。
7.【答案】B
【解析】
8.【答案】B
【解析】此题为基本常识题,依据所学知识可选择B
9.【答案】B
【解析】
10.【答案】D
【解析】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推行“书同文 字”。这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答案】D
【解析】黄宗羲的主张本质上仍属于儒学的范畴,黄宗羲的思想并没有推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故①②④都是对“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的正确理解,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故③本身有误,不符合题意。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时各家的主要主张,意在考查学生对各家学说的区别能力。解答本题必须先弄清楚题干材料的意思是“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自己之身”。这反映出作者主张诸侯之间要相爱,不要发生战争;家族宗主之间要相爱,不要发生掠夺;人与人之间要相爱,不要相互残害。这是墨家的“兼爱”的思想。
13.【答案】A
【解析】168 7年,牛顿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经典力学体系建立,其他三项都无法满足题目的时间要求。
14.【答案】A
【解析】从题干材料中“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 失了”这说明平等的消失是因为一个人占据了另一个人的食粮, 只有在私有制情况下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制,这种不平等的扩大就出现了奴役和贫困。这段话表明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故选择A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A
【解析】由题干材料信息“咏物”“见诗如见画”和文人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可知A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文学艺术和时代的关系。把《哀悼基督》放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这个具体的环境中,思考它出现的原因。明清时期,中国在文化上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许多特点,要把小说的繁荣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才能正确理解它繁荣的原因。
【解析】(1)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潮兴起。
(2)小说的创作出现繁荣的局面。
原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场阶层壮大;社会民众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倾向于追求荣华富贵、张扬个性。
18.【答案】(1)仁;克己复礼。
(2)出发点: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3)见解: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道德规范是天理,即万物的本原。历史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 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内涵: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方法:努力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
(5)传统伦理道德存在为政治服务的一面;传统伦理道德不断传承发展;要善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剔除糟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解析】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第(1)问,从材料主旨可得出结论。 第(2)问,从材料的“五常”、“天人感应”思想以及“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即可判断其出发点,根本目的则从其阶级立场出发。第(3)问,把握朱熹理学基本思想即可,历史影响从正反两面解答即可。 第(4)问,考查王阳明的心学,根据材料中的“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结合儒家修身、齐家等思想解答。 第(5)问,开放性题目,从思想理论与政治、经济的联系以及思想 的传承性方面解答即可。
19.【答案】(1)1929~1933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失业增加,市场萧条,电影业受到影响。
(2)20世纪50年代电视在美国家庭普及。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脑、互联网逐渐普及,冲击了电影业。
(4)①说明电脑技术可以有无限的视觉形象创造力,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挑战了传统观念。②在现代科技影响下,观众欣赏习惯和要求开始变化,更注重视觉感官欣赏和刺激,使得导演更加注重当代高科技的运用。
【解析】从材料一中“1930年”这一特定的“经济大危机”时间就可归纳第(1)问答案。回答第(2)问的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二中“50年代中期”这一时间信息去判断此时美国电视的普及。第(3)问从材料三中信息八九十年代可推知电脑、互联网此时已逐渐普及,据此去思考答案。第(4)问可结合材料信息与传统电影技术加以比较而得出答案。
20.【答案】(1)达?芬奇 人文精神(人文主义精神)文艺复兴运动
(2)伏尔泰(卢梭等)
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等)
(3)新文化运动
- 2017高二历史期中试题模拟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攻略
- › 2017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 ›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重视“两件大事”坚持“三个为主”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着重了解七大考点
- › 2017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
- › 2017高考地理备考指导:解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备考: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 ›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 › 2017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50道地理试题
- › 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趋势预测及指导
- › 2017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地理复习:河流专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高二历史期中试题模拟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高二历史期中试题模拟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高二历史期中试题模拟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高二历史期中试题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