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21.【答案】(1)怀疑神;肯定人。
(2)相似之处: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教会。关系: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
说明:文艺复兴运动宣传人文主义,冲击了神学的统治;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宣传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地位。
(3)反对专制制度,提倡三权分立(或分权),宣扬理性主义;提出“天赋人权”。
(4)起源(或萌芽)阶段:强调人的价值。复兴(或发展)阶段:主张发展个性。成熟(或明确)阶段:构建理想社会。
【解析】第(1)问要依据材料1概括普罗塔戈拉的主要观点;第(2)问要围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所体现的人文主义作答;第(3)问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应从宣扬理性主义方面分析;第(4)问应注意归纳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22.【答案】 (1)追求:人权。不同:新文化运动追求的是民主与科学。
(2)原因: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在经历了一系列亡国灭种的危机下开始的,当时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巨大压力,国家复兴与民族觉醒的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追求救国的武器——民主与科学。
(3)相同:两者都对各自的民主革命具有相似的导向作用。
分析:欧洲启蒙运动为摧毁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对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后期引进了马克思主义,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欧启蒙运动与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第(1)题的回答一定要结合所给材料,从材料一回答第一问,从材料二回答第二问。第(2)题的回答不但要结合材料,也需要联系所学相关知识。第(3)题的回答一定要抓住设问要求的角度。也就是要求回答中西思想运动对民主革命的影响。
23.【答案】(1)教育方面的贡献: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不同结论:材料1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2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3)评价原则: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1)问可结合材料1、2中“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等信息,从办学形式、教育思 想等方面进行回答;第(2)问中的“相同方法”可依据材料1、2中“有他的落后一面”“有卓越的贡献”等信息进行判断,“不同结论”可联系材料1、2中“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等信息进行归纳;第(3)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应注意从评价原则的角度进行思考。
24.【答案】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总结】高二历史期中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小编的整理有帮助到大家吗?如果大家还需要了解更多有关学习的内容,请继续关注www.kmf8.com。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 2017高二历史期中试题模拟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攻略
- › 2017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 ›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重视“两件大事”坚持“三个为主”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着重了解七大考点
- › 2017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
- › 2017高考地理备考指导:解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备考: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 ›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 › 2017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50道地理试题
- › 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趋势预测及指导
- › 2017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地理复习:河流专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高二历史期中试题模拟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高二历史期中试题模拟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高二历史期中试题模拟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高二历史期中试题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