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二学习辅导高二历史辅导高二历史试题高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练习» 正文

高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练习

[10-20 00:47:15]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二历史试题   阅读:8324
概要: 【摘要】大家在学好知识点的同时也应该要大量练题,从题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加强学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二历史期中试题,供大家参考。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1.5分,共45分)1. 斯塔夫利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主要反映出A.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B.男尊女卑思想严重C.专制王权的强大 D.集体观念浓厚2. 有人将“分封制”称为“封建制”,是指古代帝王列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地。按照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不属于分封制的是A.康熙封四子胤禛为雍亲王 B.周天子封周公子柏禽于 鲁地C.汉高祖封侄子刘濞为吴王 D.明太祖封四子朱棣于燕地3. “他将整个帝国分为36个地方行政单位,将地方行政管理权和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从而避免在他之前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战乱,保证了帝国的统一(尽管这种局面因其暴虐统治而很快被打破)。……这种体制被中国历代所沿用”。材料中“帝国”指的是A.秦 B.汉 C.唐 D.明4.“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
高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练习,标签: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www.kmf8.com

【摘要】大家在学好知识点的同时也应该要大量练题,从题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加强学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二历史期中试题,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1.5分,共45分)

1. 斯塔夫利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主要反映出

A.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B.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C.专制王权的强大 D.集体观念浓厚

2. 有人将“分封制”称为“封建制”,是指古代帝王列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地。按照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不属于分封制的是

A.康熙封四子胤禛为雍亲王 B.周天子封周公子柏禽于 鲁地

C.汉高祖封侄子刘濞为吴王 D.明太祖封四子朱棣于燕地

3. “他将整个帝国分为36个地方行政单位,将地方行政管理权和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从而避免在他之前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战乱,保证了帝国的统一(尽管这种局面因其暴虐统治而很快被打破)。……这种体制被中国历代所沿用”。材料中“帝国”指的是

A.秦 B.汉 C.唐 D.明

4.“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 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制度 B.郡县制度 C.三公九卿制 D.察举制

5.从秦朝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近2000多年。下列政治制度中最能体现“皇权下的民主”的是

A.秦朝三公九卿制  B.西汉中朝制度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

6.下列是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示意图,其演化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②③④①

7. 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A.设“中朝” B.置枢密院 C.置刺史 D.设内阁

8.“它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辖,以及中央对边疆地区特别是对西藏、台湾的管辖。”据材料可知,这一政治制度是

A.西汉的刺史制 B.北宋的通判 C.元朝行省制 D.明朝的按察司

9.“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这段话讽刺的可能是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八股取士

10.“相”是中国古代帝王的重要政治助手。下列与“相”的权位最相符的是

A.唐朝的兵部尚书 B.宋朝的参知政事 C.明朝的内阁大学生 D.清朝的军机大臣

11.《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说:“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从中可以看出

A.《孟子》未成为官方儒学 B.朱元璋避免了草芥与寇仇式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D.《孟子》中具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

12.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13. 宋仁宗年间,有官员反映,那些应该穿皂衣的仆役小吏,居然也穿戴儒巾大袖,混杂于士流;民庶的妻小,头冠也插满珠翠,俨然贵族。这种现象表明

A.宋代老百姓的生活富庶 B.宋代老百姓的审美意识发生了变化

C.宋代贵族门阀制度有所松动 D.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14. 据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这表明

A.嫡长子继承制依然在发挥重要作用 B.重农思想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宗族在古代有存在的必要性 D.租佃经营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15.有学者分析中国古代某一土地制度时说:“封建时代,四封之内,莫非王土,食土之毛,莫非王臣,土地为封建贵族所专有。”这一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均田制 C.地主土地所有制 D.皇室所拥有的土地

16.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A.天津地区 B.上海地区 C.苏杭地区 D.珠三角地区

17.请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瓷器出现的顺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18.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19.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数以万计的中国陶瓷,包括晋代越窑、宋代五大名窑、元明清时期官窑和民窑的陶瓷精品。由此可以推断

A.从晋代起,中美就有了陶瓷贸易 B.上述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来的

C.收藏者青睐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D.中国陶瓷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20.读《清代中期农业税和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可得到的信息有(  )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1.《新全球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史料是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除井田,民得卖买”

C.“一人治之,十人食之”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22.《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

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1] [2] [3]  下一页


Tag:高二历史试题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高中学习网 - 高二学习辅导 - 高二历史辅导 - 高二历史试题
上一篇:2016高二历史期中试题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