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三学习辅导高三语文复习高三语文试题福州三中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正文

福州三中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10-20 00:47:15]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三语文试题   阅读:8473
概要: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①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远行,行者必以赆②,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注]①兼金:好金,多指黄铜。②赆:临别时赠送的礼物。③未有处:指没有理由接受礼物。(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陈臻认为,孟子对于各国国君的馈赠有的接受,有的不接受,这是自相矛盾的。因此他推论孟子一定有做错的地方。B.孟子之所以能够接受宋君的馈赠,是因为他需要远行的盘缠;孟子之所以能够接受薛君的馈赠,是因为他要购买防身的武器。C.齐国、宋国、薛国的国君都曾送金给孟子,其中齐国送的最多,孟子认为自己已经没有用钱的必要,所以不愿意接受。D.孟子对待别人的馈赠是很有原则的,他既不贪图钱财,也不故作清高,体现出真正的君子风范。(2)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福州三中高三语文期中试题,标签: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www.kmf8.com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①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

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

必居一于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远行,行者必以赆②,辞曰‘馈赆’,予何

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

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注]①兼金:好金,多指黄铜。②赆:临别时赠送的礼物。③未有处:指没有

理由接受礼物。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臻认为,孟子对于各国国君的馈赠有的接受,有的不接受,这是自相矛盾的

。因此他推论孟子一定有做错的地方。

B.孟子之所以能够接受宋君的馈赠,是因为他需要远行的盘缠;孟子之所以能够

接受薛君的馈赠,是因为他要购买防身的武器。

C.齐国、宋国、薛国的国君都曾送金给孟子,其中齐国送的最多,孟子认为自己

已经没有用钱的必要,所以不愿意接受。

D.孟子对待别人的馈赠是很有原则的,他既不贪图钱财,也不故作清高,体现出

真正的君子风范。

(2)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结

合上文中的例子,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

书法艺术的形成,是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使用的一个漫长渐进过程。秦汉以前,

主要是文字的创制、字体变化和定型过程。这一阶段使用功能起主导作用,书写技法服从

和服务于文字的社会应用,以准确合乎字法为首要标准。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使文字

从多样走向一体。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是书法艺术迅速形成的时期。以篆体为主的古文字

被扬弃,隶、楷、行、草书体产生并定型,文字的社会应用功能基本解决,人们开始在统

一文字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探索汉字书写的技法技巧,以追求视觉美的艺术效果,“意在笔

前”、“神采为上”的艺术观念应运而生。进入唐代,伴随着贞观之治带来的中国社会政

治、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书法艺术的实践与理论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唐以后历代,

由于书法艺术已经高度成熟并融入社会,因而一直在继承中发展。综观书法艺术形成发展

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汉字的美学基因与存在形式,毛笔、纸、墨等特殊的书写工

具,古代工艺美术相互影响,广大劳动人民尤其是古代知识分子的智慧,历代统治者的重

视,社会对文化艺术的强烈需求,书法所包含的精神文明和文学内涵等诸多因素,共同为

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主客观条件和保证。

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和本质特征,使得这门艺术与其他艺术具

有不同的美学价值。严格地讲,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笔画线条造型表现的视觉艺术。精

美的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表现对象和欣赏主体。在这里,书法的线条必须是汉字笔画,只有

这样,书法才能与绘画中的许多因素有本质区别;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汉字字体(篆、隶

、楷、行、草)存在的意义和识别法则;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汉字是中国特殊文字的符号

意义。书法作为中国特殊的艺术形式,绝不能背离“汉字笔画线条”的特定要求。书法艺

术的目的,主要是运用笔画线条的丰富变化和巧妙结构,来传达书写者内心世界的情感意

识和美学追求,从而达到以线传情,以字表意的艺术欣赏效果。

任何艺术都有特殊的技法技巧,从而使这种艺术的表现力达到常人所难以企及的

境界,才能产生出欣赏、共鸣,感染的艺术吸引力。书法艺术的技法是一个成熟的系统,

包括执笔、用笔、结字、章法,以及对书写工具的使用、驾驭的方法。书法技法不是理论

问题,而是实际操作问题,由于其中包括许多视觉以外的技巧要领运用,因而常人看起来

很“玄”。同时,书法艺术又不纯粹只是实际操作问题,还受书写者的世界观、精神状态

、知识水平等方面影响。因为文字和文学的知识性、思想性,使得书法审美受到人的社会

意识、世界观和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强烈制约,并具体影响到书法艺术创作的风格特征和品

格。所以,书法艺术需要书写者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10.下面有关书法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书法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B.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经历了从文字的社会应用功能到艺术功能的过程。

C.书法艺术包括许多视觉以外的技巧要领运用,是实际操作问题,无关乎理论。

D.书法艺术需要书写者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是因为人的文化素质等因

素制约了书法审美并对书法艺术创作的风格产生了影响。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朝统一了中国,统一了文字,为书法艺术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

B.唐代社会全面繁荣,书法艺术达到了高峰,以后历代书法尽管在不断发展,但

再也无法超越唐代。

C.书法艺术的技法包括执笔、用笔、结字、章法,以及对书写工具的使用、驾驭

的方法,所以它的实践性很强。

D.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的条件是多样的,其中统治者对书法的重视在客观上推动

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如唐太宗、唐玄宗皆精通书法,宋徽宗赵佶更是创造了“瘦金体”流

传至今。

12.“书法作为中国特殊的艺术形式”,其“特殊”表现在哪两点?(3分)

答:


www.kmf8.com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5分)

大鱼

镜湖里有大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鱼,就是说不是一米两米的大鱼,而是,三

四十米的大鱼,和往来的游船仿佛。

有关镜湖大鱼的事情虽不及喀马斯湖大鱼影响广泛,但也终于是沸沸扬扬的了。

这是个噱头吗?抑或是炒作?都不关我的事,我用这样的语气叙述和任何传媒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试题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中学习网 - 高三学习辅导 - 高三语文复习 - 高三语文试题
上一篇:福建师大附中高三语文期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