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界,只因为——等一下!
我的伯父住在镜湖边,是个老林业,年轻时在镜湖水运厂,专门把刚砍伐下山的
原木放入湖中,排好,原木就在动力牵引下顺着湖水的流向被运出山外。我从来没亲眼见
过水运原木的壮观场面,它像一种灭绝的动植物永远消失了,我只见过一幅版画,不过我
觉得好在是一幅版画。
我的伯父安居山中,和伯母养了一头奶牛,两只猪,三箱蜜蜂,一群鸡,一条狗
,侍弄一大块园子。
我那一次到伯父家,正是大鱼像流言一样泛滥的时候,有传闻有悬赏,但是从没
有人通过任何方式捕捉到它,是的,从不。
我走进院子的时候,伯父和伯母在八月的秋阳里铰蜂蜜。伯父很神,他穿着一件
半截袖的老头衫,露着两只黝黑的胳膊,一只脚踏着踏板,蜜蜂们“嗡嗡”地围着他转,
我看得心惊胆战,尤其是伯父稀疏的头发里,伯母的鼻尖上有蜜蜂爬来爬去。
我把照相机、摄像机、远红外望远镜等等仪器,居高架在伯父的院子里,一排枪
口一样对着湖面。在这些事情完成之前我没有说一句话,反之亦然,伯父伯母也并未理睬
我。
然后我问伯父:“真的有大鱼吗?镜湖就在您眼前,您见过它吗?”
伯父沉吟了片刻,说:“你记好了,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人知道。”伯父把“人”
字说得很重:“人要是知道了,就没好了。要是人不知道这山里有大松树,那些大树就还
活着,现在还活着,一千年、一万年也是它。人知道了,那些大树就没有了,连它们的子
孙也难活。”
我当时心里充满了探索的热望,打断大伯:“求您说实话,到底有没有大鱼?”
大伯深深地看了我一眼,不吱声,我突然感到不同寻常的异样。首先是大黄狗,
刚才还在我身边前钻后跳地撒欢,这一刻忽然夹起尾巴、耷拉着耳朵、耸着肩膀一溜烟钻
进窗户下面的窝里去了。几只闲逛的鸡伸长了脖子偏着头,一边仔细谛听,一边高举爪子
,轻落步,没有任何声息地逃到障子根去了。
我猛地领悟了伯父的眼神,随即周遭巨大的静谧漫天黑云一样压下来。阳光并不
暗淡,依然透明润泽,但是森林里鸟儿们似遇到宵禁同时噤声,紧接着,平静如镜的湖面
涌起一层白雾,顷刻一排排一米多高的水墙,排浪似的一层一层涌来,然后——等一下,
你猜对了。
大鱼出现了!
大鱼又消失了!
一切恢复原样。
我七八个现代化仪器等同一堆废铁,是的,我没来得及操作。懊恼地坐在地上,
看着鸡们重新开始争斗,大黄狗颠颠地跑出院子站在湖边高声大吠,森林里的鸟儿们的歌
声循环往复,我忽然想:其它动物或者植物该是怎样的呢?
伯父却淡淡地说:“我们活我们的,它们活它们的,不相犯。”
又说:“你倒是个有缘的,有的时候它几年也不会出来一次。”伯母在旁边连连
点头。
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我都住在伯父家里。我睡得很少,吃得也很少,基本没有
说话,但是心里很静,很熨帖。伯父伯母每天仍然愉快的忙碌着,两只猪、一头牛短促的
呻吟和悠长的叹息互相唱和,呈现的都是生命的本来面目。我不知道是哪一天晚上,伯母
拿来自酿的山葡萄酒,我和伯父喝着唠着,就听见了伯父给我讲的又一个惊人的森林故事
。
野人?外星人?等一下,别猜了,你猜不对。而且,我和伯父一样,不会说出一
个字。
打死也不说。
13.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开篇用镜湖里有大鱼的传说,设置悬念,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写
我为了求证传说的真实性,特地去拜访住在镜湖边的伯父做了铺垫。
B.小说第六段运用外貌、动作、神态描写,描绘了伯父伯母生活的画面,表现了
他们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田园生活。
C.小说中的“我”想拍到大鱼出现的画面,在伯父院里架设了现代仪器。作者把
这些仪器比作“一排枪口”,暗示“我”的行为可能造成对大鱼的危害。
D.作者写道“我睡得很少,吃得也很少,基本上不说话,但是心里很静很慰帖。
”是因为“我”很懊恼没有拍下大鱼,于是我只好我”静下心来,等待大鱼的再次出现。
E.以第一人称“我”的讲述来通贯全篇,以叙述自己所见所闻来突显故事的真实
性,推动情节的发展,表现小说的主题,给人以启迪。
14.小说题为“大鱼”,却始终没有出现大鱼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描述大鱼的
。(5分)
答:
15.结合文本,请探究人的好奇心。(5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将下面3个句子整合为一个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3
分)
①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诗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抑扬美。
②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诗的音乐美分为抑扬美和回环美。
③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诗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了回环美。
答: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记者发现,教师节前夕,有网络商家推出价值138888元的水晶碧玺等“
天价礼物”。
材料二:送花也成为不少花店老板的“主推”项目,如35000元的9999朵玫瑰等。
“让全办公室的老师羡慕”——这是某鲜花商家在淘宝网上打出的口号,不过从记录和收
藏来看,似乎无人问津。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答: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7分)
答: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一个半世纪前,他离开尘嚣,独自来到人迹罕至的瓦尔登湖边,凭着一柄斧子,
过起了近乎原始人的生活。他钓鱼种菜,与小鸟野花为友。他计算出,只要工作六周就能
维持一年的生活,其余时间可以读书,散步,拥抱大自然。他的名言是:“我最大的本领
就是需要极少。”他预言:“奢侈必然导致与自然为敌,使生命式微。”他的名字叫亨利?
梭罗,作家兼哲学家。《瓦尔登湖》是他在湖边生活两年的心灵感悟。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参考答案
1.(1)烽火扬州路(2)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3)间关莺语花底滑(4)非蛇鳝之穴
- 福州三中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 › 高三语文试题:福州三中高三语文试题古代诗文阅读
- › 高三语文试题:福州三中高三语文试题文学名著阅读
- › 高三语文试题:福州三中高三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一
- › 高三语文试题:福州三中高三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二
- › 高三语文试题:福州三中高三语文试题语言文字运用
- › 高三语文试题:福州三中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 › 高三语文试题:福州三中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 › 福州三中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 › 福州三中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 › 福州三中高三政治期中试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福州三中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福州三中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福州三中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福州三中高三语文期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