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三学习辅导高三物理复习高三物理教案高三地理教案考点整合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复习教案» 正文

高三地理教案考点整合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复习教案

[10-20 00:46:57]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三物理教案   阅读:8634
概要: 时间(年) 城市人口比重(%) 时间(年) 比重(%) 城市人口1978 17.9 1994 281984 22 2000 36.11989 25.7 2008 45.7(2)下面漫画《不堪重负)反映出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解决该问题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3)解释说明下图城市景观对大城市气候可能造成的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动手绘图能力和利用绘出的折线图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绘制折线图时,首先结合表中数据确定出横、纵坐标并画出坐标轴,然后在坐标图中画出相应的点,最后将各点用折线连接即可。根据绘制出的折线很容易判断出我国城市化所处的阶段。第(2)题,从漫画中很容易判断出城市交通非常拥挤,解决该类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城市通行能力和减少车辆出行数量等措施来加以解决。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建筑高大稠密,城市植被稀少,这会使城市气温升高,空气污染物浓度增加,从而导致各种城市问题的出现。答案:(1)绘图略加速(2)城市交通拥挤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高三地理教案考点整合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复习教案,标签:高三物理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时间(年) 城市人口比重(%) 时间(年) 比重(%) 城市人口

1978 17.9 1994 28

1984 22 2000 36.1

1989 25.7 2008 45.7

(2)下面漫画《不堪重负)反映出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解决该问题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3)解释说明下图城市景观对大城市气候可能造成的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动手绘图能力和利用绘出的折线图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绘制折线图时,首先结合表中数据确定出横、纵坐标并画出坐标轴,然后在坐标图中画出相应的点,最后将各点用折线连接即可。根据绘制出的折线很容易判断出我国城市化所处的阶段。第(2)题,从漫画中很容易判断出城市交通非常拥挤,解决该类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城市通行能力和减少车辆出行数量等措施来加以解决。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建筑高大稠密,城市植被稀少,这会使城市气温升高,空气污染物浓度增加,从而导致各种城市问题的出现。

答案:(1)绘图略 加速

(2)城市交通拥挤 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等。

(3)①气温升高(城市热岛效应);②降水增加;③湿度降低;④日照因云量增多而降低(答出3点即可)

【课时作业】

1.图26为“四种受资源分布影响的聚落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l)下列聚落分布模式与资源分布模式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一带状资源分布

B.乙一均匀资源分布

C.丙一线状资源分布

D.丁一分散资源分布

(2)有开发价值的资源在空间分布上一般比较集中,因开发资源而形成的较为理想的聚落分布模式是 ,理由是 。

(3)若图中聚落均为城市,指出甲区域城市体系的不合理性 。

(4)图示四种聚落分布模式中,在未来难以形成大城市的是 ,为什么? 。

答案:⑴C

⑵丁 聚落以资源分布地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

⑶甲区域的城市规模大小相等,缺少中心大城市,不符合中心地理论。

⑷丙图丙中的聚落呈线状分布,在城市建设时不能有效地利用基础设施,管理也不方便。

2.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 。

(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 。M、P、Q中 处是高级住宅区。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 处.理由是 。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

答案: (1)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2)集中式或团块式;P。

(3)甲 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4)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

3.下图为某区域镇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a到c,该区域镇发展的特点有 和 。

(2)该区域城镇间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

(3)今后,城镇发展可能沿 (AB、AC、AD)方向最快。

(4)区域镇发展过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答案:(1)城市用地模扩大 城镇数量减少 (2)交通运输

(3)AC (4)耕地减少、用地紧张

4.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8世纪以来,英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一 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 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

材料二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的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国外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1)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影响;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下图显示了20世纪50~70年代世界主要酸雨分布区。

(2)简要分析图中A地区酸雨严重的人为原因。

(3)经研究B地区内瑞典、挪威等国的酸雨和A地区相关。指出其主要的自然原因,并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酸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 (1)特点:人口增加迅速;城市人口比例上升。

影响:为工业化提供劳动力。

社会问题:贫困现象严重,贫富悬殊;公共设施不完善,下层民众生活条件差。

(2)工业集中、人口稠密,大量使用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

(3)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酸化土壤、河湖,影响生物生长。

(4)我国应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力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

5.(2011届辽宁省大连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材料一: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它所包含的五个分主题:城市与经济发展关系、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城乡互动关系、城市与高科技发展关系、城市与多元文化发展关系。要求更适宜居住的环境,更高质量的生活,这是人类新世纪的梦想。

材料二: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而城市面临的种种挑战的发端,不论是拥挤、污染、犯罪还是冲突,根源都在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长期的失谐,必然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

材料三: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OYani tsky)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

请结合相关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三物理教案高三物理教案模板高中学习网 - 高三学习辅导 - 高三物理复习 - 高三物理教案
上一篇:高三地理教案:整合森林的开发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