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中语文知识大全高中语文学习方法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正文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10-20 00:38:14]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阅读:8369
概要: C.第三节写诗人对故乡,对长城的遐想,月色如水,黄河入梦,吟唱的都是思乡的深情。D.这首诗再现了长城脚下不断争战的历史,歌颂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长城“冷眼看人间恩怨”,它冷峻,无情,诗人借刻画长城,抒发了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B.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咏叹着历史的短暂与长城的永恒,诗人抒发的情感给人凝重苍凉的感觉。C.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悠远,运用民间歌谣的形式,歌颂了长城悠久的历史。D.诗中的长城,凝聚着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文化传统,也凝聚着诗人独特的个人感受。三、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0—13题。(12分,每小题3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标签:学习方法大全,高中学习方法,http://www.kmf8.com

C.第三节写诗人对故乡,对长城的遐想,月色如水,黄河入梦,吟唱的都是思乡的深情。

D.这首诗再现了长城脚下不断争战的历史,歌颂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长城“冷眼看人间恩怨”,它冷峻,无情,诗人借刻画长城,抒发了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

B.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咏叹着历史的短暂与长城的永恒,诗人抒发的情感给人凝重苍凉的感觉。

C.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悠远,运用民间歌谣的形式,歌颂了长城悠久的历史。

D.诗中的长城,凝聚着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文化传统,也凝聚着诗人独特的个人感受。

三、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0—13题。(12分,每小题3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卑:卑鄙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 惑:糊涂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尝跂而望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1分)

四、(25分)

14.将下列文言句子译为现代汉语。(9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翻译: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分)

翻译:

(3)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3分)

翻译: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楼旧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相似之处。(4分)

16.名句默写(8分)

(1)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 (《诗经•采薇》)

(2) ,不能十步; , 。 (荀子《劝学》)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4)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 , ,不绝如缕。        (苏轼《赤壁赋》)

(5)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6)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为政》)

(8) ,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9)欲把西湖比西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0)苟利国家生死以, 。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21分)

故乡的山梨

李辉英

①一个人谁没有一个故乡呢。对于故乡的留恋,或是说一些回忆,恐怕也全是人人少不了的。

②故乡使你留恋的地方太多了,一座山,一丛林,一条小溪,甚而是一些荒坟,都会给你留下清切的影子;说到故乡的特产,那就更叫你关怀了,愈是久离故乡的人,愈是关心不忘故乡的特产,有时管叫你渴想得口水直流,为了思念特产得不到手的缘故。

③但这种特产,却并非都是名贵的东西,即以食品一类来说,肉包子也许就是特产之一,五香豆腐干也可以算是故乡的一种特产,此种食品,全在于地方风味的宝贵,而且更可以进而以某种特产物品或食品传名外方,叫别人一听到某种物品时,不自觉地就会联想起那出产物品的地方来,譬如南翔的包子,南京鸭肾,福建肉松,莱阳梨等全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大全,高中学习方法高中学习网 -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 -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上一篇:沁阳一中新校区高一寒假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