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字句
五字句常见的就是普通的五言律句:
平起仄收式----当年鏖战急(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
仄起平收式----风雨送春归(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仄起仄收式----飞雪迎春到(同上)。
平起平收式----今朝更好看(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
除平起平收式,为避孤平,第一字平声不能机动外,其余句式一般第一字可以机动(特种律句除外)。
六字句
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扩展,就是在四字句上加一个音节,把四字句的平起变为仄起,仄起变为平起,就扩展成六字句了。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如"屈指行程二万","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清平乐》)。其第一、第三字平仄可以机动,第五字机动余地小些,不少词牌中有定规。如"六盘山上高峰"(同上),其中的"六"以仄代平,"山"以平代仄,而"高"是平声,因为按词调规定第五字必须是平声。还有些仄脚六字句的第五字按例也要用平声。所以初学填词,用六字句时,对第五字的平仄要慎重,如无把握,最好查查词谱。
七字句
七字句就是普通的七言律句:
平起仄收式----茫茫九派流中国(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
平起平收式----敌军围困万千重(毛泽东《西江月井岗山》)。
仄起仄收式----我失骄杨君失柳(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同志》)
仄起平收式----风卷红旗过大关(毛泽东《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在近体诗中仄起仄收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与仄仄平平仄平仄("六拗五救",王力《汉语诗律学》称"准律句")通用,在词里也可通用。
八字句
八字句实际上是三字句与五字句,一字豆与七字句组成的复合句。
上三下五:又岂料---如今余此身(陆游《沁园春》)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辛弃疾《八声甘州》)
这种句式,如果第三字是仄声,第五字往往是平声;第三字是平声,第五字往往是仄声。下五字一般用律句。
上一下七:许多上三下五句也可以是上一下七句,如: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八声甘州》)。上一下七,一般是一字豆引七字律句。
九字句
九字句实际上是三字句与六字句、六字句与三字句、四字句与五字句、二字豆与七字句、一字豆与八字句组成的复合句。
上三下六: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
上六下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上四下五: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
上二下七: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上一下八: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周邦彦《西河》)。
(注:上例句据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姚普《新编实用词谱》则标点为:"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组成九字句的五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八字句,一般是律句。
十字句罕见,只有《摸鱼儿》前阕第六句,后阕第七句是十字句。十字句实际上是三字句与七字句的复合句。如: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辛弃疾《摸鱼儿》),后七字是平起仄收律句。
十一字句
十一字句是词中最长的句子,罕见,常见的词调中,只有《水调歌头》一调中有此长句。它是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的复合句。如"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园"(苏轼),前四字是律句,后七字是拗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同上),前六字是拗句,后五字是律句。
特种律句
特种律句就是有别于近体诗的律句。近体诗的律句一般音节点在逢双的字上,逢单的字平仄可以有条件地变通,而在不少词调中的律句,不仅逢双的字要平仄相间,逢单的字平仄也有定则。这种特殊要求,各式律句中都有,但以仄脚四字句和六字句中最多。
仄脚四字律句是平平仄仄,特种四字律句是仄平平仄,其第一字还可机动,第三字必平,譬如毛泽东《忆秦娥》中的"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是仄平平仄;"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平平平仄。有不少词调中的四字句是特种律句,如《满庭芳》上阕第四句,《凤凰台上忆吹箫》上阕第二句,《永遇乐》上阕第二句,下阕第五句等等。常见词调中这种四字特种律句并不少。
仄脚六字律句是仄仄平平仄仄,特种律句是仄仄仄平平仄,第一字、第三字可机动,第五字必平。《如梦令》中有四个仄脚六字句,都是特种律句。如"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直指武夷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毛泽东)。"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却道海棠依旧","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摸鱼儿》上下阕的第五句,都是六字特种律句。"沙嘴鹭来鸥聚","荒了邵平瓜圃"(晃补之)。"何况落红无","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西江月》上下阕的第一句,按词谱要求也是特种律句。"凤额绣帘高卷","好梦狂随风絮"(柳永)。"明月别枝惊鹊","七八个星天外"(辛弃疾)。(注: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岗山》,这两句用普通律句:"山上旌旗在望","早已森严壁垒",前人也曾用过,算是变例)。
此外,在一些词调中的五字律句的第一、第三字,七字律句的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是固定的。常见的《虞美人》、《相见欢》《南乡子》等词调中的九字句,第一、三字平仄可以机动,第五字必平。这里只简单地提一下,不一一例举了。初学者,往往按近体诗对律句的要求来填词,所谓"一三五不论",而词的某些律句恰恰在一三五字上有定则。要掌握它,一是勤查词谱,二是同一词调的作品多读几首,留意哪些词调中的律句逢单的字平仄总是固定的。
拗句
大多数词调都没有拗句。小令中基本上没有拗句,只有少数中调和长调中有拗句。在中调、长调中,拗句出现在仄韵格的多于平韵格。各式拗句以四字仄脚句和六字仄脚句较常见。四字句有平仄平仄:如《永遇乐》上阕第三句"清景无限"(苏轼),"孙仲谋处"(辛弃疾)。《齐天乐》下阕第三句"相和(读去声)砧杵"(姜夔),"都是秋意"(王沂孙)。六字句有仄平平仄平仄,如:《念奴娇》上下阕的歇拍句"一时多少豪杰","一樽还酹江月"(苏轼)。《水调歌头》上阕第三句前六字"不知天上宫阙"(苏轼),下阕第四句前六字"一桥飞架南北"(毛泽东)。个别词调中也有五字拗句,如《望海潮》上阕第八句,仄平仄平仄,"怒涛卷霜雪"(柳永);或仄仄平仄仄,"正絮翻蝶舞"(秦观)。
- 高中古诗词:词句的平仄
- › 高中古诗词语言主要有哪些风格呢?
- › 高中古诗词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作背景
- › 高中古诗词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文鉴赏一
- › 高中古诗词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文鉴赏二
- › 高中古诗词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文鉴赏三
- › 高中古诗词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文鉴赏四
- › 高中古诗词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文鉴赏五
- › 高中古诗词学习:终南山诗文赏析
- › 高中古诗词学习:登楼诗文赏析
- › 高中古诗词学习:塞下曲鹫翎金仆姑诗文赏析
- › 高中古诗词学习:从军行诗文赏析
- › 高中古诗词学习:过华清宫诗文赏析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古诗词:词句的平仄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古诗词:词句的平仄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古诗词:词句的平仄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古诗词:词句的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