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中语文知识大全古诗词大全高中古诗词: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 正文

高中古诗词: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

[10-20 00:38: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古诗词大全   阅读:8353
概要: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5、答题示例2007年陕西卷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练习:(08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一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
高中古诗词: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标签:古诗词鉴赏,经典古诗词,http://www.kmf8.com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5、答题示例

2007年陕西卷第12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练习:(08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一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面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里呈现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答案: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4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

(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08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龙标野宴

李白 王昌龄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08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答案: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上一页  [1] [2] 


Tag:古诗词大全古诗词鉴赏,经典古诗词高中学习网 -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 - 古诗词大全
上一篇:高中古诗词:巧解“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