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
【明确】屈原不愿“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不愿“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他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的特立独行者,“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还刻画了一个矢志不渝地坚持理想、保持人格操守的形象;表现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2、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个人的认识。
【明确】屈原之死,是“一死以明志”,而司马迁,未死志亦明。究其因是因为两人之志不同,所以对苦难的反抗方式也不同所致。屈原志在辅国安民,政治理想是他的精神支柱,他生命中的一切都围绕着政治,当他一再受到打击,政治生命结束的时候,他自己的生命也就结束了。对他来说,辞赋只是“小道”,而他却在不经意间留下了千古绝唱。而司马迁志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志向在于他的《史记》,在于史有所传。所以面对苦难,他最大的任务就是活下来,写下去。他不能去死,屈原的死是一种壮烈,而他的死是一种屈服,徒增他的屈辱与软弱。他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为了这个志向活了下来,最终他成功了。汉武帝对他实施了宫刑手术,而他的《史记》则对汉武帝实施了永远的宫刑。他的冷静、公允、胆量,通过《史记》已经“绝唱”了两千多年,恐怕还要继续“绝唱”下去。
四.当堂检测
1、判断文言句式
①省略句 ②省略句 3被动句
2、 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 全世界都混浊不堪只有我一个人清白,众人个个都喝醉了唯独我一个人清醒着,因此我被流放到这里。”
2我听过这样一句话,刚洗好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服上的灰尘。(一个人)怎能用洁白的身体来蒙受污浊的外物呢?(所以)我宁愿跳进湘江,葬身于鱼腹。怎能用洁白无瑕的东西来沾染世俗的浊泥污垢呢?
【总结】最新一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www.kmf8.com也会为您收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二语文教案:渔父学案”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
更多频道:
高中频道 高中英语学习
- 高二语文教案:渔父学案
- ›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集锦
- › 2016高二语文寒假测试题
- › 高二语文寒假测试题及答案《苏州园林》
- › 2016高二语文寒假课后练习《苏州园林》
- › 高二语文暑假练习题《桥之美》
- › 高二语文暑假测试题《记念刘和珍君》
- › 高二语文《病梅馆记》暑假阅读练习
- › 高二语文《背影》暑假同步练习题
- › 2016高二语文《桥之美》暑假基础知识练习
- › 高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与阅读分析习题
- › 高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
- › 高二语文暑假测试题:《礼记·大道之行也》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教案:渔父学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教案:渔父学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教案:渔父学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教案:渔父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