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二学习辅导高二语文辅导高二语文试题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正文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10-20 00:48:13]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二语文试题   阅读:8248
概要: A.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 达:得志。B.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 放:放逐。C.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凡:一共。D.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 掇:选取。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不得奋见于事业 出语已惊其长老A.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其一犬坐于前而为穷者之诗 圣俞以疾卒于京师C. D.为击破沛公军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梅圣俞“工于诗”和“不得志”的一组是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A.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B.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C.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D.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作者提出“穷而后工”这一闪耀千古的诗论,后文的内容多围绕这一观点展开。B. 第二段写“长老”“世人”都惊异于梅尧臣的诗才,这些并非闲笔,从正面肯定了梅尧臣诗文所取得的成就。C.三、四两段交代梅圣俞诗集编次的情况,不仅反映了梅圣俞诗作之多,而且表达了作者对他逝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语文期中试题,标签: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www.kmf8.com

A.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 达:得志。

B.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 放:放逐。

C.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凡:一共。

D.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 掇:选取。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不得奋见于事业 出语已惊其长老

A. 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其一犬坐于前

而为穷者之诗 圣俞以疾卒于京师

C. D.

为击破沛公军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梅圣俞“工于诗”和“不得志”的一组是

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A.

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B.

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

C.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

D.

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作者提出“穷而后工”这一闪耀千古的诗论,后文的内容多围绕这一观点展开。

B. 第二段写“长老”“世人”都惊异于梅尧臣的诗才,这些并非闲笔,从正面肯定了梅尧臣诗文所取得的成就。

C.三、四两段交代梅圣俞诗集编次的情况,不仅反映了梅圣俞诗作之多,而且表达了作者对他逝去的哀痛之情。

D. 欧阳修为已故挚友梅尧臣的诗集写此序言,重点不在评梅诗,而在对梅一生怀才不遇表示同情和不平。


www.kmf8.com

第Ⅱ卷(共114分)

三、( 7分 )

13.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7分)

(1)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3分)

译文:

(2)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4分)

译文: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14—15题(9分)

林黛玉

《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 倦倚西风夜已昏。

薛宝钗

《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14、两首诗歌的颔联对白海棠的绘形写神手法不尽相同,任选其中一首诗,对其颔联加以赏析。(4分)

15、两首诗歌实际都是作者曹雪芹为书中人物代拟的。既同是作《咏白海棠》的诗歌,曹雪芹设计林黛玉作前一首,而薛宝钗作后一首,有没有道理?试根据两个人物的身世处境、性格特点,结合具体的诗句举例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解。(5分)

五(10分)

16. 根据课文填空

(1)西当太白有鸟道, 。(《蜀道难》)

(2) ,无复鸡人报晓筹。(《马嵬》)

(3)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4)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5)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寡人之于国也》)

(7)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8)履至尊而制六合, ,威振四海。(《过秦论》)

(9)天下云集响应, 。(《过秦论》)

(10)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师说》)

六、(16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7~20题。

汤学春

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

师父送至山门。

风雨凄迷,山色空濛。

山风拂动师父银髯,撩起师父衣带。师父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刀法”的修炼,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

师父一怔。

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矩。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可是,这位风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

是师徒情份实在难分难舍么?

师父想到这层,心中不快;似这等儿女情长,今后怎生成得大器?却又一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况自己待他如同亲生,这孩子怎能丢舍得下也是人之常情。这么想着,又见那凄迷冷雨,徒儿可还是光着个脑袋呢!于是一阵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伞,给徒儿送去。

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

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

却是扶不起。

师父愕然。

一会儿心里明白了,师父好容易冷静下来,说:“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如今你已经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徒儿拜磕在地,说:“师傅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徒儿想这天罡刀法总有解法,望师父教我。”

师父说:“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实在五行之外。”

“谢师父。”徒儿起来,拱手。然后背转身去,却是不走。横在小道上,如一截树桩。

“师父,天罡刀法就算无敌于天下,若是师父另传他人,徒儿与他也只是个平手。”

师父长叹,说:“为师已是风烛残年,你是我最后一个徒弟,这话可不是今天说的呵!”

“别怨徒儿放心不下。”徒儿说着,别过脸拿眼睛向小道一边的断崖斜斜,“师父从这儿跳下去,就算说了真话。”

断崖万丈,但见崖边烟缭雾绕。

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

师父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

徒儿想,他的刀法已经炉火纯青,这一点他自己心里绝对有把握;师父笑,说明这刀法果然有解。

“求师父指点。”徒儿又跪下了。

师傅把撑着的伞收拢,一边说:“何必如此多礼,起来吧。”

待徒儿起来,师父将那伞伸到他面前说:“你未必一刀能断得了它。”

徒儿知道江湖上有以伞为兵器的,并且巧藏机关,暗器伤人煞是厉害。但是师父所用兵器虽多,唯独没用过伞;况且,这把普通的竹骨纸伞,还是他自己给师父买的,就在附近小镇上一家伞铺里买的。难道师父有什么神功一下子将它变成了铜针铁骨?即使是铜针铁骨,他的天罡刀法只要斜削下去也能将它挥为两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试题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中学习网 - 高二学习辅导 - 高二语文辅导 - 高二语文试题
上一篇: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