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青山为富民
—记区水利局副局长李俊
“与山民为伍,和青山做伴”是李俊近十年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1992年1月李俊同志调任区水利局副局长,主抓山区水利建设工作。十年来,他一直恪守“拼搏,求实,廉洁,奉献”的工作宗旨,足迹踏遍了山区每一寸土地,深入到田间地头,现场规划指导水利工程建设,被誉为“山区农民的贴心人”。
李俊到水利局任职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北京西南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研究”,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他带领局科技人员与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等科研部门密切合作,积极探索研究石灰岩山区水土保持的治理模式,并取得巨大成功,经有关专家论证,此项科研成果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九五”期间荣获中国气象局颁发的气象科技兴农科技扶贫工作先进集体一等奖、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研究成果在房山的十渡、长沟等40余条小流域得到成功应用和推广,综合治理面积达185平方公里,使全区的累计治理面积达到773.8平方公里,占全区应治理面积的65%。其中四马台、蒲洼、半壁店等3条小流域荣获全国水土保持“十百千”示范小流域称号。
房山区素有旅游之乡、煤炭之乡、建材之乡的美誉,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人为因素水土流失破坏。1992年下半年,李俊局长亲自带领水保工作组通过近三个月的调查核实,摸清全区范围内造成人为水土流失的297处矿点分布、性质、规模和危害程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先后组织制定了《房山区执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暂行规定》、《房山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理程序》、《房山区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收费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房山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年检制度》等等一系列适合房山区自身特点的水土保持地方性配套法规及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对于水土保持违法案件,坚决予以查处,亲自处理了乱采乱弃、损毁水土保持设施、无照开发建设造成水土流失的三起违法案件,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有效地遏止了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状况。
1997年10月山区水利富民工程的实施,又给山区带来了勃勃生机。为了推进房山区的山区水利富民工作的开展,李俊从宣传入手,在《房山报》上开辟水利富民政策专栏,并组织了一辆宣传车深入山区丘陵串村入户进行政策宣传,另外还亲自部署组织举办水利技术培训班39次,培训农民达5500余人。同时还办起了山区水利富民综合开发科普流动夜校,培训农民3000余人次,深受山区农民的欢迎。
通过认真落实市区政府的富民政策和广泛开展技术跟踪服务,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投资水利,开发荒山的积极性。山区水利富民工程实施四年来,在他的亲自策划和组织下,房山区的山区水利富民工程建设坚持与农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建设、与高效示范园区、与农村体制改革、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的原则,全区共完成五小工程6500处,打岩石井34眼,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8.8万亩,开发旅游合作项目15个,建成山区农业观光景点23个、养殖小区150个、果品生产基地8万余亩。解决了山区13000余人的饮水困难,使山区农民的人均收入达到了3800元,是1990年的2.5倍。
李俊多年来还特别注重基层水土保持工作站发展建设,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多种经营,如十渡镇水保站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万景仙沟,大搞旅游开发,每年创收20余万元,解决了基层水保部门自身发展的难题。目前全区自付盈余的水保站已达9个,占50%。
房山的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农民变富裕了,李俊的头发也变白了。根根银发凝聚着他对水土保持工作无限的热爱和无悔的选择,数不清的心血和汗水把曾经土壤贫瘠的山区浇灌得山清水秀。李俊就象一根上足劲的发条一样,十年如一日,根本没有休息日可言。忘我的工作使他积劳成疾,尤其是严重的胃病疼痛时常折磨着他,他拒绝了医生、老伴、女儿无数次让他休息的劝告,依然战斗在工作的第一线,依然在山区水利工程现场见到他的身影。
十年来,李俊在山区建设中共推广应用了31项实用技术,引进新品种51个,科技应用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尤其是他主持试验和推广的山区集雨利用技术,倍受农民欢迎,目前已发展2100余处,蓄水能力达到130万立方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该技术获得了房山区科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他参与的《房山区喷灌技术》、《房山区四马台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推广应用》分别获得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1999年被房山区委、区政府评为“十佳公务员”称号,今年9月又获得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
- 水利局副局长先进事迹
- › 市水利局副调研员、人事科长述职述廉报告
- › 水利局副局长先进事迹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水利局副局长先进事迹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水利局副局长先进事迹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水利局副局长先进事迹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水利局副局长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