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上海高科技中小企业战略与技术策略
与上海市总体r&d投入水平比较,高科技中小企业在r&d上的投入是很高的,就是与欧美科技型企业的平均投入相比,也没有差距。在企业竞争战略与技术提升模式的选择上占主导地位的是低成本、差别化战略与自主研发、模仿研发模式。
2.3 上海高科技中小企业技术价值创造水平
上海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新产品投产率很低,有超过一半的企业新产品的投产率不到40%。这说明企业在产品研发上存在问题。高科技中小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即便企业投入企业销售额9% 以上的资金用于新产品开发,也只是杯水车薪。在高新技术领域,研究开发活动具有最小规模,高科技中小企业如果用有限的资金搞自主研发,失败的可能性很大。此外,一项好的高科技企业新产品,其销售额占总产品销售额的比例一般不会低于60% ,相当多的高科技中小企业有显著差距。
2.4 上海高科技中小企业物理技术系统水平
技术竞争力不但在人的头脑中积累起来,同时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可以在物理系统中积淀下来,例如:数据库、专利、软件程序等。当物理技术系统中的知识私有时,物理技术系统就可以长久的作为核心技术竞争力的维度。例如,福特公司积累了大量的发动机试验数据与撞车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可以迅速进行计算机模拟测试。准备进入此领域的竞争对手会意识到,这是无法模仿的。上海高科技中小企业在这方面欠缺较大,企业的专利拥有数很少,内部数据库系统与内部信息网络化程度也处于较低水平。
2.5 上海高科技中小企业人员水平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资本。所以高科技企业技术人员的水平与技术人员占总人员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代表企业所拥有的资本的质量与数量,从而最终决定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我国整体科技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所以在我们的调研中,高科技中小企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技术人员占总人员的比例总体上处于中等或中下水平,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
2.6 上海高科技中小企业技术管理系统水平
企业中积累起来的知识需要被引导和管理,担负此角色的是企业的教育、奖励、激励和对外合作系统,该系统形成了知识被接触和流动的渠道。管理系统的功能是引导资源积累和配置。它是相对不那么明显的核心技术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例如企业独特的员工培训方式。培训的老师是企业内部的专家,培训内容既有通用知识,又有专门信息,别人难以模仿。由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激励制度较为单一,主要是奖金与升迁,在法人产权制度无法真正建立起来的情况下,这种激励制度的效果是比较差的。企业在r&d计划上做的较好,大部分企业都有长期的r&d计划。企业在r&d机构设置上大多倾向于设立自己的机构,但对人力资源的培训重视不够。
www.kmf8.com (三)上海高科技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3 上海高科技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战略缺乏针对性
大部分上海高科技中小企业选择的主要技术战略是低成本战略与差别化战略,这样的战略选择缺乏针对性。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阐述的非常清楚,采用低成本战略要求企业具有相当的规模优势,而且企业一般具有行业内明显的成本领先潜力,产品是具有标准化的,同时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差别化战略是符合高科技产业特点的,国际上著名的高科技企业大都采用差别化技术战略。实行差别化战略的条件是企业要有很强的研究开发能力,并且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声誉,持久的差别化是与核心技术紧密相连的。目前上海民营科技企业的规模与实力不能支持企业选择纯粹的低成本或差别化战略。
3.2 技术策略不当
相当一部分上海高科技中小企业选择的技术竞争力培育策略是自主研发,这种策略与企业自身的实力不相符。大部分上海高科技中小企业处于技术跟随状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谈不上自主研发。同时,技术水平自我评估为中,也说明没有自主研发的实力。考察世界著名跨国企业发展的历史及新兴工业化国家企业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大致相同的规律:即经历技术引进,模仿跟随等追赶学习阶段,不断积累创新能力,逐步加强研究开发投入,最终过渡到自主创新为主,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所以上海高科技中小企业应该借鉴日韩的成功经验,先进行技术引进再模仿创新最后再自主创新,要有耐心。
3.3 市场缺陷
市场缺陷是指目前上海高科技中小企业缺乏鼓励技术开发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市场经济中,有效的竞争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条件,是以较为完整的产业技术体系为前提,以市场发育的高度化和法制环境的健全为背景的。目前,上海高科技中小企业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不理想,根据我们的调研,有超过一半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认为当前最大的竞争压力是买方的议价能力与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而不是企业问技术竞争带来的压力,这是过度竞争的特征。对于高科技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不能实现市场的有效竞争,转而代之以向政府部门或产品购买方的寻租行为,大大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
3.4 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
上海的高科技中小企业有关起门来搞技术研究的倾向。这一方面是出于独占技术研究成果的考虑,另一方面更可能是环境对知识与技术的保护不够,缺乏合作研究的现实基础。技术开发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与通常的生产与服务具有不同的性质。首先,技术信息特别是有关基础性的、共通的技术信息,具有公共资源的特性;其次,在研究开发过程中投入的人才和蓄积的知识存量,缺乏市场流动性;最后,在高新技术领域,研究开发活动具有最小规模。因此,很难期望投入研究开发的资源能够在市场机制下被有效的分配。所以开发核心技术,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开发合作是一种有效的、必然的形式。
3.5 投入产出失衡
大部分上海高科技中小企业的科研经费投入占销售总收入的比例都很高,远远超过上海市企业科技投入平均水平。但是新产品研发的成功率与申请专利的数量却较低,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这一问题的根源,一方面在于企业自身资源有限,不足以支撑新产品的成功开发;另一方面在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欠缺,技术人员缺乏激励。技术人员得不到开发成功后的实质性的个人事业机会,对自己的前途缺乏保障。同时,这也会限制知识在企业内部的共享。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暑假社会实践论文:风险投资与上海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
- › 2014暑假社会实践个人心得体会
- ›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实践所得
- › 暑假社会实践论文:风险投资与上海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
- ›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激情7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暑假社会实践论文:风险投资与上海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暑假社会实践论文:风险投资与上海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暑假社会实践论文:风险投资与上海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暑假社会实践论文:风险投资与上海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