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面貌出现新变化。加快城市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两轴四环十射”立体化交通格局。完成“一江一岛”升级改造和冰雪景观建设,城市特色更加突出。大气、水的环境质量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绿化覆盖率40%,人均绿地面积9平方米,建成生态型园林城和环保模范城。加速小城镇建设,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75%,城市化水平50%。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合理的所有制结构,更加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增强,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利用外资水平大幅度提高,以发展对俄经贸科技合作为突破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到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5%以下,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加快磨盘山水库供水工程建设,形成日供水能力45万立方米,让大多数城市居民吃上来自原始森林的洁净水。
——社会文明实现新进步。“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市民道德、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制意识有较大提高。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农村“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有较大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实施6项战略。
一是科教兴市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坚持自主技术创新,抢占科技制高点,集中力量抓好一大批技术起点高、规模效益好的高新技术项目,打造国际焊接城、新材料城和软件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振动力之乡、工具和亚麻之城的雄风,把汽车、医药、食品、电子信息培育成支柱产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哈尔滨”。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方针,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营造有利于人才干事业、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
二是改革推动战略。突出抓好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拓宽民间投融资渠道。适应入世新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推进社会各领域改革,逐步消除各种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形成能干事的体制、干好事的机制,努力营造一切劳动、技术、知识、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社会环境。
三是开放牵动战略。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分工和竞争,提高我市经济外向依存度。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把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扩大出口与优化进口结合起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实施“封闭式”管理,营造最佳政策环境,把开发区建成省、市扩大对外开放、拓展招商引资的龙头,优势产业高度聚集的新兴工业基地。围绕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目标,完善松北新区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和大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松北新区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翼。
四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坚持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形成低消耗、可循环利用的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持续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工程,搞好城市绿化、环境治理和保护,全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把哈尔滨建成适宜生活、创业、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城市。
五是城市化战略。加快区划调整,适度扩大中心城区规模,培育卫星城,发展小城镇,形成以市区为核心、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支点,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镇体系。把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发展乡镇企业与城市化紧密结合,调整农村生产力布局,促进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小城镇集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城市人才、科技、资本、教育、文化、卫生“六下乡”,实现城市和乡村之间、工业和农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扩大城乡就业,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六是申奥带动战略。动员全社会力量,办好“十冬会”,为申办冬奥会积累经验。不辜负国务院和全国人民重托,把申办冬奥会作为推动我市加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和长期任务,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地申办下去。通过申办冬奥会,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增强城市凝聚力,提高我市现代化水平,加快哈尔滨跻身国际化大都市行列的进程。
三、2003年的主要任务
2003年是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做好这一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确定的6项原则,在市委的领导下,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观念,以奋发有为、敢于拼搏的精神状态,全面开创我市各项工作新局面。 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5%,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12.5%、1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8‰以内。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十方面工作。
(一)加大改革调整力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打好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攻坚战。建立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力、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国有资产运营和监督管理体系,积极探索有效的经营体制和方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按照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原则,加快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步伐。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绝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都要积极推行股份制,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强化服务,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范文,实习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
- 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 › 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