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使用、采用(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因此(遂用猖獗)
友:1、朋友(有朋自远方来) 2、友爱、亲近(琴瑟友之)
余: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犹厉) 2、第一人称,我(余闻而愈悲)
与:1、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给(蹴尔而与之)
欲:1、想(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2、将要(行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3、愿望(从民欲也)
援:1、提出、引(援疑质理) 2、外援(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缘:1、缘故 2、沿着(缘染溪/缘溪行)
杂然:1、纷纷地(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 交互错杂(杂然前陈《醉翁亭记》)
再:1、第二次(再而衰) 2、两次(日再食)
曾:1、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3、尚、还(曾不盈寸)
争:1、争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2、据理力争(知而不争)
指:1、手指(人有百指)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3、指点(始指异之/皆指目陈胜)
至:1、极点(寡助之至) 2、周到(礼愈至)
3、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志:1、记(故为之文以志) 2、标记(寻向所志) 3、做标记(处处志之)
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 5、立志(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质:1、询问(援疑质理) 2、资质(非天质之卑)
致:1、表达、表述(听妇前致词) 2、招致、引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3、取得(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气可以养而致/无从致书以观)
诸:1、“之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 2、那些(其西南诸峰)
3、各位,众位(今诸生学于太学)
主:1、掌管(齐命使各有其主《晏子使楚》) 2、君主(其贤者使使贤主《晏子使楚》)
属:shǔ 1、类。(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2、侪、辈。(徒属皆日《陈涉世家》)
3、管辖。(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
4、相同,同类。(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5、zhǔ,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著:1、附着、加在(定伯便担鬼着肩上《宋定伯捉鬼》)
2、接触(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宋定伯捉鬼》) 3、同“着”穿(著我旧时裳)
缀:1、点缀(缀以珠玉) 2、连接,紧跟(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资:1、天资、天分(吾资之昏《为学》) 2、资助(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子:1、夫子、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2、您(愿借子杀之)3、儿子(子又生孙)
自:1、自己(并自为其名) 2、自、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从、由(自三峡七百里中) 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足:1、脚(蛇固无足) 2、画脚(子安能为之足) 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
4、足以(以中有足乐者) 5、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卒:1、士兵(卒买鱼烹食) 2、最终(卒于鲁也传之)
作: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 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
坐:1、因为、由于(但坐观罗敷) 2、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
3、通“座”,座位(满坐寂然) 4、犯罪(何坐?坐盗)
四、古今异义
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概括起来,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样几种:
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
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
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
下面择要列出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古今异义词。
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
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顾:(古义:反而,难道。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
3、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5、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
6、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
再:(古义:专指第二次。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7、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9、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10、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
11、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识:(古义:记 今义:知道,认识)
12、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居:(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13、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益:(古义:更、更加。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14、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请:(古义:\"问\"的意思。今义:邀、聘、求之意。)
15、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走:(古义:\"跑\"的意思。今义:行走。)
16、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
故:(古义:副词,特意。今义:事故、所以。)
17、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18、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去:(古义: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19、春社近(《游山西村》)
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
20、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大全
- › 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世说新语》
- › 中考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30个)
- › 中考文言文《和氏》全文详细翻译
- › 中考文言文《离骚》全文详细翻译
- › 中考文言文《张骞传》全文详细翻译
- › 中考文言文《象》全文详细翻译
- › 中考文言文《口技》全文详细翻译
- › 中考文言文《徐大理》全文详细翻译
- › 初中中考文言文知识点:固定句式总结
- › 中考文言文知识点集锦
- › 中考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出师表》
- › 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大全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大全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大全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大全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