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注意进度协调。学校要确保教学质量奋斗目标的实现,关键在计划制定与过程落实,核心还是在管理。毕业班的教学应立足整体,善于协调,要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严格各门学科课程计划,定期做好教研组、备课教学进度计划的检查和活动情况的反馈,不盲目抢进度,避免一味追求速度,不重视效度。
3、合理分配课时。应对中考方案变化,加强课程计划的调控。结合最新一年中考方案的微调,根据学校整体教学的需要,合理的安排学科课时,不挤不占,不抢不争,立足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避免学科间的“课时不均衡,推进错位”的现象,影响其他学科的合理发展空间,同时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因此,学校应细致分析毕业班各门学科发展的现状,从学生整体利益出发,立足于确保重点,兼顾薄弱学科,适时进行课时的优化,实行动态调整。
4、加强中考研究。在复习阶段的备课时,教师应加强对中考命题研究和“中考说明”的研讨,研究近年来中考的命题走向、题型和考试要求的变化,减少初三复习的盲目性。要充分重视全市的“中考宣讲”,明确考什么,怎么考。同时积极参加市区考前复习研究课中呈现的命题热点,引导教师关注中考,聚焦中考,研究中考。备课组应注意中考典型试题的收集,组织全体毕业班教师细心研究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及各区县的中考模拟题,保证吃透“中考说明”,揣摩中考最新动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进度、教学重难点,做到紧跟中考步伐。
5、实施分层推进。加强“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努力让学生各科均衡发展。近几年,学校之间趋向均衡,但是生源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学校又面临生源参差不齐的困难。如果教学针对性不强,好学生得不到有效帮助,能力提升受到限制,学生会缺乏竞争力;基础薄弱的学生因为学习难度大,缺乏成功体验,厌学情绪浓,加上学生的学习习惯差,教师的教学难度就更大了。因此,学校开展教学辅导和分层教学时,要准确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并着眼于分层推进的措施细化,“抓中间促两头”。不仅关注学生的分类分层,备课组更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掌握情况,分层次确定教学内容。
6、备课突出实效。教师要树立“备课是投资,在备课上多花一分钟,可以节约所有学生一分钟”的意识,切实从教学设计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⑴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明确“要么不讲,讲就要讲到位,讲通。”如果“每一点都是一知半解,讲100遍也是没用的。”要关注每个学生,制定的课时目标让学生学会,学懂。如果当你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时,你就去照顾普通学生,尤其是后进生。
⑵教师备课切实贯彻“三备四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三备”是指“备问题,备资源,备教法”,“四有效” 是指“目标有效达成,情境有效创设,时间有效利用,反馈有效落实”。
⑶复习教学中应注意优化复习提问方式。注意提问的针对性、选择性、启发性、诊断性。在提问时应关注以下问题:①注意章节诊断性练习评价暴露问题;②注意章节或专题的形成性评价暴露问题;③充分利用终结性评价暴露的知识缺陷,精心分析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3月结束课程考试中暴露的薄弱点;④充分发挥模拟考试全局性诊断、矫正功能,做好跟踪与监控。
www.kmf8.com
7、把握教学定位。目前,课堂教学效益不高的根源和关键不是谁来上课,而是课该怎么上,也就是如何准确把握课堂的定位。
⑴就是扎扎实实贯彻教学要求,强调教学内容重在“双基”。比如教学难度按照7∶2∶1划分,教师应对学生分层分类提出学习要求,备课要避免“一刀切,一锅煮”。如果对所有学生统一要求,那么也就失去备课的没有针对性。因此,学校要引导教师关注的重点就是那个“7”,瞄准的主要对象是中下等学生,甚至最后十名学生。
⑵复习课的课堂教学坚持“低起点,严要求,密台阶,快反馈”的要求,教学辅导坚持分层设计反馈试卷,突出针对性。同时关注学生学科发展的整体性与均衡性,避免学生偏科。要基于学校的学情,准确把握分层推进的教学要求,力争落实“堂堂清、周周清”的制度。要防止教师不从个人角度上归因,避免出现教师说“我都讲过了,都说过了”却不见成效的尴尬现象,而把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简单归结为“生源差”。因此只有通过及时的补偿性分层次教学,让学生在小步提升中找到自信,尝到甜头,把学习变成自己成长的内在需求,激发个体主动上进的内驱力。
9、重视及时反馈。⑴在复习课的课堂训练方面,教师主要存在五个方面问题:①是选题不精不新,拿来主义,不加吸收消化,陈题熟题较多,缺少新题和典型题;②是训练计划性不强、盲目性、随意性大;③是重视训练忽视学生练后反思,迁移与自我感悟;④是练习讲评缺乏针对性,就题讲题,不能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方法指导;⑤是练习批改不及时,学情诊断不准确,矫正、巩固盲目,没有目的性。
⑵备课组要克服“重讲轻练,不讲乱练,只练不评”的现象,重视课前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问题诊断。在每节课的开始阶段教师注意通过诊断性测试发现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再适时调整教学步骤;同时应注意课上形成性测试的安排,坚持“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强矫正”的要求,从作业的二次检查和试卷试题的二次的反馈中发现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及时矫正。
⑶复习阶段,还要注意优化习题训练与评讲的方式,具体要关注以下几点:
① 明确科学复习的指导思想。即复习课要坚持是以练为主线,反馈矫正为手段,能力培养为目标;②扎实落实解题的规范训练。要培养好的答题规范和习惯,提出“让基本功扎实的拿到应拿的分数”的口号;③精心组织试卷的评卷纠错。要避免试题评讲就知识讲知识,不联系、不拓展、不变式、不注重方法指导。对于少数人错——点到为止;多数人错——仔细剖析;典型错误——重点分析;重点题目——变式训练;④切实落实错题档案的建立。要注意错题收集,错题重做。引导学生每练必反思,同时要重视练后二次矫正;
- 中考数学备考总结讲座
- › 2016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几何篇】垂径定理
- › 中考数学解题能力提高:走好三步
- › 中考数学提高解题速度八步走
- › 中考数学考高分有秘诀—走好应考4小步
- › 中考数学高分秘诀:应考“四步走”
- › 2016中考数学复习攻略:三点帮你得高分
- › 高分解读:历年中考数学试题的4大特点
- › 2016中考数学高分秘诀:吃透题意 谨防失误
- › 2016中考数学应用题复习全攻略
- › 2016中考数学压轴题复习攻略
- › 2016中考数学高分秘诀:应考“四步走”
- › 解析历年中考数学试题的4大特点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中考数学备考总结讲座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中考数学备考总结讲座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中考数学备考总结讲座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中考数学备考总结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