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的提升,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而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也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在过程中培养积极良好的情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能量,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物理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渗透问题不仅为物理教学理论所忽视,而且在物理教学实践方面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对物理课堂教学的观察发现:为数不少的物理教师不仅自身缺乏足够的教学热情,表情麻木冷漠,讲授平淡无味,致使课堂教学气氛压抑、沉闷。而且对学生学科情感的培养也缺乏积极有效的措施,导致学生厌学、畏学、甚至弃学。因此,探讨师生情感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形成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应过多地苛求、指责,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双向的,但由于高中学生心理发育尚不健全,因而教师处在主导的地位上,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的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差异,主动采用相应的感情交流途径与方法,要正确理解“师道尊严”的内涵,清除盲目的“唯我独尊”的心理,主动积极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3.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的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学习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而学习中多次失败、屡遭挫折的情绪,会挫伤学习积极性,产生兴趣低落的情绪。
因此,在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特别是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的高一年级教学中,教学要求更应压得低一点,考试题目要容易一点,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在必修本以内,千万不能根据高考要求,过早补充内容企图一步到位,对于考试更应基于对“双基”知识的考查,切忌难度过高,以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
4.创建互动课堂,加强小组交流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地、交流地、合作地、探究地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思维和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比较容易产生成就感,所以应该喜欢互动课程教学方式,从而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尤其在对物理的学习当中,由于物理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逻辑性都很强,有理可循,更适合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所以,我们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相信学生有主动寻求知识的愿望,相信学生有相应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尽快适应互动课堂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的时间。
教师应将学生探究的内容问题化,以系列问题形式引导学生利用互动课件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必须要准确把握学生探究的问题体系,熟悉学生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做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设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互动的模式,不应完全放手,让学生没有目的地“自由”探究。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容忍学生出错,并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学生在课堂上开展互动探究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加强指导,帮助解决各种技术上的问题,不可放任学生“自由发展”。要保证学生的活动在教师的掌握之下,使活动紧紧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互动课堂在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共同协作的学术研究风气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开展互动式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积极地情感因素),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问题的全过程中,频繁地运用比较、想象、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思维方法,在新体验与旧经验反复冲击下,形成相对完整的和正确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发展。
5.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
物理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由于学生的原来基础、先天素质、学习习惯等等的差异,形成了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需求目标的很大不同。因此,物理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能力倾向、个性特点,有针对、有目标地进行点拨,以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取得成功。
“分层次教学”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改变统一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打基础而采取的必要措施。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缺陷,而是未得到恰当的教学条件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动机等多方面因素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为学生提供的不同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所必须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的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分层次教学”就是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情感。
实现课堂互动,促进师生交流必须在同层次下才能顺利进行。即交流双方必须有“共同语言”。高中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是千差万别的,在每个班级中都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了让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教师必须提供不同的交流内容。“分层次教学”是一种好形式。
分层次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也都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也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籽,他说:“只关心种籽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籽喂麻雀”,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因素的研究,应该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理论和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积极的教学情态,并且去帮助学生建立他们积极的学科情感,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 中学物理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 › 中学物理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 › 网络环境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 › 新课改下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学物理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学物理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学物理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学物理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