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一步之遥》知识要点:
1、未成年人有哪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P85方框内
2、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已属于违法行为,与犯罪仅一步之遥。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3、违法行为的含义: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4、违法行为的种类:违法行为可分为 ①民事违法行为(违犯民法的行为); ②行政违法行为(违犯行政管理法的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违犯刑法的行为); ④违宪行为(违犯宪法的行为)。其中,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
5、一般违法的含义:对社会危害性不大,还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这种行为叫做一般违法。(P87T2)
6、犯罪的含义:犯罪是违法行为的一种,即违反刑法的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7、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①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严重危害性(最本质的特征) ②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刑罚当罚性(犯罪的法律后果)
8、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1)区别:A.从社会危害性看,一般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而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从违法性看,一般违法违犯民事、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而犯罪违犯刑法;C.从应受处罚性看,一般违法应受行政制裁和民事制裁,而犯罪应受刑事制裁。(2)联系:一般违法和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两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给我们的启示:一般违法与犯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很可能导致犯罪。我们中学生应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避免违法尤其避免犯罪。
9、违法犯罪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
10、刑法的作用: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法律。
11、违法犯罪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或受到哪些法律制裁?)
(1)违宪制裁
(2)行政制裁:
1.含义
2.种类
(3)民事制裁
1.含义
2.种类
3.特点
(4)刑事制裁(又叫刑罚)
1.含义: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2.种类 :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3.特点:最为严厉
12、惩治犯罪分子的重大意义:P91T2
13、青少年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我们要学法、懂法,依法自律,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加强自我防范,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纠正不良行为;学会自我保护,正视错误,勇于改过,用法律意识筑起我们人生的防线,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第二部分 权利和义务(考点六至十二)
◆考点六: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权利与义务概况。
【教材链接】教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权利与义务》,九年级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中《与法同行》
【考点解读】
知识要点:
1. 权利的含义:权利是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
注意:我国公民的权利具有平等性、真实性、广泛性的特点。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2.义务的含义:义务是法律规定、道德规范等要求应尽的责任。
3.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科版九年级P88: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公民既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任何人都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也不能只尽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人教版: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是统一的,具有一致性,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4、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一致性,要求我们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那种只想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的观点和行为是错误的;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观点和行为也是错误的。
5、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做到:(1)要尊重他人的权利;(2)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4)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6、如何自觉履行义务?
自觉履行义务应做到:(1)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2)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3)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7、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义:九年级P88T3
◆考点七: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教材链接】教科版七年级下册 第九课《少年的权利》,第十课《谁为我们护航》
【考点解读】
知识要点:
1、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2、为什么说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见《新评价》P33考点十八2
3、为什么说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见《新评价》P33考点十八3
4、什么是受教育权?
指公民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
5、什么叫义务教育?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 中考政治高频考点法律教育解析
- › 湘潭市2016年中考政治试题
- › 2016年中考政治试题
- › 中考政治复习八上第一单元教案
- › 2016年中考政治时政复习资料
- › 2016年中考政治醉驾入刑关爱生命专题复习
- › 2016年中考政治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专题复习
- › 2016年中考政治加强网络建设净化文化环境专题
- › 2016年中考政治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维护民族团结专题
- › 2016年中考政治感动十年温暖中国专题
- › 九年级中考政治复习计划
- › 2016届中考政治选择题必背知识
- › 2016中考政治辨析题答题技巧讲解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中考政治高频考点法律教育解析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中考政治高频考点法律教育解析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中考政治高频考点法律教育解析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中考政治高频考点法律教育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