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中考复习中考政治中考政治复习指导中考政治高频考点法律教育解析» 正文

中考政治高频考点法律教育解析

[10-20 00:35:55]   来源:http://www.kmf8.com  中考政治复习指导   阅读:8238
概要: 第九课《一步之遥》知识要点:1、未成年人有哪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P85方框内2、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已属于违法行为,与犯罪仅一步之遥。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3、违法行为的含义: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4、违法行为的种类:违法行为可分为 ①民事违法行为(违犯民法的行为); ②行政违法行为(违犯行政管理法的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违犯刑法的行为); ④违宪行为(违犯宪法的行为)。其中,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5、一般违法的含义:对社会危害性不大,还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这种行为叫做一般违法。(P87T2)6、犯罪的含义:犯罪是违法行为的一种,即违反刑法的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
中考政治高频考点法律教育解析,标签:中考政治复习资料,http://www.kmf8.com

第九课《一步之遥》知识要点:

1、未成年人有哪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P85方框内

2、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已属于违法行为,与犯罪仅一步之遥。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3、违法行为的含义: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4、违法行为的种类:违法行为可分为 ①民事违法行为(违犯民法的行为);  ②行政违法行为(违犯行政管理法的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违犯刑法的行为);  ④违宪行为(违犯宪法的行为)。其中,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

5、一般违法的含义:对社会危害性不大,还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这种行为叫做一般违法。(P87T2)

6、犯罪的含义:犯罪是违法行为的一种,即违反刑法的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7、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①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严重危害性(最本质的特征) ②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刑罚当罚性(犯罪的法律后果)

8、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1)区别:A.从社会危害性看,一般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而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从违法性看,一般违法违犯民事、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而犯罪违犯刑法;C.从应受处罚性看,一般违法应受行政制裁和民事制裁,而犯罪应受刑事制裁。(2)联系:一般违法和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两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给我们的启示:一般违法与犯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很可能导致犯罪。我们中学生应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避免违法尤其避免犯罪。

9、违法犯罪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

10、刑法的作用: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法律。

11、违法犯罪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或受到哪些法律制裁?)

(1)违宪制裁

(2)行政制裁:

1.含义

2.种类

(3)民事制裁

1.含义

2.种类

3.特点

(4)刑事制裁(又叫刑罚)

1.含义: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2.种类 :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3.特点:最为严厉

12、惩治犯罪分子的重大意义:P91T2

13、青少年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我们要学法、懂法,依法自律,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加强自我防范,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纠正不良行为;学会自我保护,正视错误,勇于改过,用法律意识筑起我们人生的防线,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第二部分   权利和义务(考点六至十二)

◆考点六: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权利与义务概况。

【教材链接】教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权利与义务》,九年级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中《与法同行》

【考点解读】

知识要点:

1.    权利的含义:权利是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

注意:我国公民的权利具有平等性、真实性、广泛性的特点。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2.义务的含义:义务是法律规定、道德规范等要求应尽的责任。

3.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科版九年级P88: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公民既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任何人都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也不能只尽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人教版: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是统一的,具有一致性,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4、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一致性,要求我们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那种只想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的观点和行为是错误的;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观点和行为也是错误的。

5、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做到:(1)要尊重他人的权利;(2)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4)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6、如何自觉履行义务?

自觉履行义务应做到:(1)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2)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3)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7、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义:九年级P88T3

◆考点七: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教材链接】教科版七年级下册 第九课《少年的权利》,第十课《谁为我们护航》

【考点解读】

知识要点:

1、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2、为什么说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见《新评价》P33考点十八2

3、为什么说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见《新评价》P33考点十八3

4、什么是受教育权?

指公民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

5、什么叫义务教育?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中考政治复习指导中考政治复习资料中考复习 - 中考政治 - 中考政治复习指导
上一篇:2016中考政治总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