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德对每家每户中的斯大林画象十分反感。这是一种个人崇拜,被洗脑后的盲目信任,以为伟大领袖所做的都是正义的,都是善的,不需要怀疑,不需要问为什么,更不需要有独立思考和尊严,只需要像猪狗般匍匐在他身后。尼采在<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里,叫查拉斯图特拉的学生们离开老师,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独立思考,进而起越老师。相反地,斯大林之类独裁者对有任何有意夺位的人都十分讨厌,更遑论任何想超越他的人,因此,为自己树立雕像是十分自然的事。他需要的是本份人,那些本份人一面崇拜他,一面做着没有尊严(甚至出卖灵魂良心)的事,还被洗脑认为这些工作是最正义的,对国家最「善」的。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人们得到的所有教育就是:你应该本份做自己的职业,其它的都可以不管,因为那不是你的本份。那么,国家的政策难道不是作为国家一部分的人民的本份吗?这城邦中,不论对外的外交政策或者对内的教育政策,人民都无权干涉,因为那是护国者和哲学家的本份,而不是无知大众的本份,理由是他们拥有智能,人民没有智能──那个「高贵的金银铜铁的理论」早就讲得很清楚了。诚然,哲人订立的制度也许是经过充分考虑的,但他并不能清楚知道人民的需要,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人民生于无知,有简简单单的快乐便足够。然而,人民是否真的这样想呢?人得不到教育和智能的灌溉,他们根本无法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缺少了大家的多方面讨论,哲人的信念只会是一厢情愿,全然没有体贴和正义可言。要是根据柏拉图所定义的正义行事,人们甚至无法改变施于己身的法律和制度,只能默默地忍受金人银人的任意摆弄。这不就是暴政吗?
如果这就是本份的含意,那么,这种本份又有什么高尚可言?人都失去了甚尊严和思想,他的精神会高尚吗?这种安于本份的「高尚」,除了浓妆艳抹之外,又有什么本质和灵魂上的高贵?这不是骗百姓当泥土任统治者把弄吗?
善的目标使任何手段正当化?
柏拉图搞精神控制的目的是想社会人们活得幸福,而斯大林却没有这份心,他千方百计假装出的神圣榥子,为的是满足他对权力和控制的欲望,至于人民是否幸福,是否快乐,他可不管。在他这种统治下,武力压制是必然的,精神控制亦然。
难道为了所谓的人民幸福,就可以合理化精神控制、文字狱,甚至洗脑吗?换句话说,父母亲应否用「为你好」这种目的为理由,强迫儿女做任何他们所乐意的事呢?先不谈父母或统治者想人民变成的善是主观的善还是客观的,应就手段的正当问题考虑这些问题。或者可以试问,假如有人在理想国中提出了异见,那么,柏拉图应当如何处理?
苏联为了达到所谓无产阶级专政,继承了专制政府下的特务制度,并进而建立了最庞大精密的警察机关,用来控制意识形态和监视人民的一举一动。这种机构要在任何反对意见未得到广泛传播前就消灭之,因此必然要秘密地监视公民的言论、思想、通讯、交往等由,并以它认为公有否「异向」为标准来惩罚人民。因此,统治者如斯大林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以正义的名义,借用无奇不有的罪名──间谍、反动分子、反革命分子、思想荼毒者、卖国贼、「苏奸」等等──去残害异见人仕甚至无辜的疑犯。
索尔仁尼琴写一部三卷本的《古拉格群岛》,揭发苏联冠冕堂皇背后的黑暗和残酷,并描述了特务机关和种种陷害的内幕。1974年,后来当上苏共中央总书记的特务机关头子安德罗波夫向中央要求:驱逐索尔仁尼琴,旋即获得批准。对啊,专制者如何能忍受大众看到自己的真面目呢?驱逐事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批评,谁料安德罗波夫向中央报告说,外界「认为苏联政府采取的这一人道主义的措施,将会加强苏联在国际中的威信」。在这种不名誉的事件中,苏联当局和特务机关都洋洋得意。
柏拉图也在洋洋得意。他以为为诗人戴上桂冠,并要求他离开是一件值得光荣的事,是人道主义的,是极之善良的,是有智能的哲人才能如此宽待这些才华洋溢的诗人。岂料后人以他的「诗人驱逐论」为剧本,演出一场场残忍的惨剧──斯大林的愚民政策得到揭发后,人民带着久抑的怒气冲向列宁遗体旁的斯大林遗体,将几十年的全部痛苦和压迫发泄出来。
然而,有一点值得强调,就是柏拉图极之鄙视斯大林的这种为权力而愚民的政策(而且无顾人民的痛苦),在他的制度分级中,这种算是僭主制,在四种制度──理想国,爱荣誉社会,民主社会,僭主社会──中排行最后。骤眼一看,理想国的统治和僭主社会的统治好象在目标上有所分歧,一个是好心好意且深思熟虑地追求善,一个只是为了统治阶级服务,用人民的痛苦和不幸来换取君王的权力欲,但仔细一看,他们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权力集中和愚民政策。
理想国就是开明专制,僭主制就是暴君专制。作为君王和控制者的哲学家都是人,他们在专制制度下得到了无限的权力,谁来保证他们当中人人都「能终身保持这种护卫国家的信念,是否既非魔术又非武力所能于不知不觉之间使他们放弃为国尽力的信念的」?「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哲学家是否真的能够保持其贞洁之身,免受妖艳的权力所诱惑?历史上多少个智者放弃了真圣的智能,改入了权力斗争之中,最后身败名裂?纳粹统治下就有一大堆投机哲学家,在他们没有接触到权力之前必是一付老实的样子,那么,当这种人存在于理想国之内,柏拉图之辈「真正的哲人」如何能够知道他们确实是善的?
民主即便有诸多不是(鲁迅也曾说过民主很可能变成大多数的暴政),柏氏就亲眼看到那些最无知的人残杀当时最有智能的苏格拉底。但分散化的权力比集中的权力所能作出的祸害弱多了,权力集中到社会最尖一点时,风险数值就会很高(很可能不单单杀苏格拉底,甚至把柏拉图也杀了)。柏拉图的理想国制度和僭主制度的所有不同,就在于统治者的不同:遇上好的统治者,我们贞观之治,还上坏的统治者,我们便是自掘坟墓。虽然民主不可能带领所有人都走上从善之道,但是,它却可以最大程度地防止地狱般的暴政。
Tag:读后感,名著读后感,小学生读后感,读后感的写法,读后感
- 理想国读后感--停止愚民(精选四)
- › 理想国读后感800字(二)
- › 理想国读后感--停止愚民(精选四)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理想国读后感--停止愚民(精选四)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理想国读后感--停止愚民(精选四)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理想国读后感--停止愚民(精选四)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理想国读后感--停止愚民(精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