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田蚡奉太后懿旨完婚,当灌夫看到大家曲意逢迎田蚡,而有意冷落窦婴时,便借酒发疯,大闹婚礼,殊不知这正好陷入了田蚡的圈套中,田蚡便以大不敬的罪名将灌夫下狱。窦婴认为,灌夫借酒闹事是因为为自己维护面子而起,便极力去解救灌夫,甚至动用了汉景帝给自己的遗诏。最后,却因为遗诏查无实据,因矫诏罪而得罪下狱,终致双双送命。
简单叙述了窦婴、田蚡和灌夫三人的事情,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窦婴和灌夫的死因。
1、未认清形势。首先,没有认清自己靠山——窦大后已经不在了,这时,窦氏家族如果还为所欲为,无异于自投罗网。在前文,我们分析到,外戚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前提是,自已所依赖的靠山必须得宠。外戚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外戚的重用只是暂时的。一旦,自己成了昨日黄花,这时就应该夹起尾巴做人,讲究些韬光隐晦,和光同尘,这个最起码的做人的道理,窦婴却没弄清楚。从后来的史实看,窦婴不是最后一个失势的外戚,后来者还有鼎鼎有名的抗匈名将卫青。窦婴如此行事,还可能与其信奉儒学有关,没有学些黄老之术,做事情喜欢直道而行。这一点,几百年后的唐代中兴名臣郭子仪做得太好了,郭氏做到了用之则行,不用则藏,富贵荣华一生。其次,没有认清武帝的终极政治目标。用易教授的话来说,终武帝一生,他只做了一件,加强中央集权。设内朝,夺相权为皇权;实行推恩制,削弱诸侯的实力,使之无法与中央政府抗衡;对匈奴、四夷用兵,特别是对匈奴用兵44年,说到底也还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中央集权,就不会允许地方豪强的强势存在。所谓地方豪强,就是家中养士,经济上强大,为霸一方,这样的势力必定会对中央政府构成潜在的威胁的,是中央政府打击的对象。而灌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如果朝中大臣或诸侯与这样的人往来密切,肯定会引起皇帝的高度关注的。其实,易教授认为,正是这一点,导致了窦婴的被杀。最后,窦婴太低估了对手的实力了。窦婴的对手是田蚡,实际上还有一个背后的对手是王太后。从《史记》的记载来看,汉武帝从一开始就同情着窦婴的,并没有一定要杀窦婴。但,田蚡动用了一切手段,包括后来的造谣中伤、动用王太后,而正是迫于王太后的压力,才使得胜利的天平向田蚡这一方倾斜的。
2、性格上有缺陷。窦婴义气,灌夫冲动。灌夫的冲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反复地因酒误事,一事不合,即大打出手。而其之所以受重用,虽然有自身能力的因素,更重要也是因为其不要命的脾气。而窦婴则是义薄云天,在灌夫入狱后,家人劝窦婴别再插手灌夫的事儿,窦婴却说,我的侯爵是自己挣来的,大不了我自己再丢掉它(“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窦婴作为一个大臣,贬职后,又想巴结权贵(请田蚡喝酒),又想端架子(拒绝田蚡求地的要求)。我认为,讲义气,是一个好事,但也要有一个前提,那就看清讲义气的对象,否则,对谁都讲义气,那就成了义气用事。灌夫的确是为了窦婴打抱不平而获罪的,但,他也是有所图的,即取得窦婴的信任,目的不是那么纯,而且灌夫太容易坏事了,窦婴做为一个大臣,难道看不清,为什么不及早抽身而退呢?事实上,窦婴是一步步陷进去的。
3、田蚡和王太后的步步紧逼。田蚡这个人,从史料来看,十足的小人,心胸极其狭窄,并且贪得无厌。因为一场酒而起了怨恨,竟而欺凌一个大势已去的大臣,首先从道德上来看,这个人就根本不配做一个丞相。其次,灌夫手中握有田蚡的谋反的证据,使得田蚡不扳倒灌夫及其靠山窦婴,就不会轻易罢休的。因为,谋反是死罪啊。而做为当今皇帝的母后的王太后,为了维护娘家人的所谓的尊严,不惜助纣为虐,推波助澜,终于致汉武帝的首任丞相屈死。好在,天作孽,犹可活,人作孽,不可逭。就在窦婴被杀四个月后,田蚡得了一种怪病身亡。
(www.kmf8.com欢迎您投稿)
4、汉武帝的冷酷。这里,不得不提到汉武帝。因为,窦婴最终的生杀大权还是握在皇帝手中的,如果,皇帝一定不想杀他,谁也不能杀了窦婴。从史料来看,这件事一开始的时候,汉武帝是同情窦婴的,甚至,灌夫被杀后,都已经议定了不杀窦婴了,但最终却是因为谣言,而选择了杀窦婴。这个谣言的内容,始作俑者是谁,无从考证,我想,无外乎田蚡一伙所为吧。另外,根据易教授的分析,窦婴与地方豪强的勾结,也是汉武帝要杀他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代的皇帝的冷酷无情,一旦,一个人对其的统治构成了威胁时,他会豪不留情地痛下杀手的,甚至对自己的兄弟、儿子都不会有所顾忌。譬如,清代的雍正皇帝就是其中的代表。
俱往矣,只留下这些史料还在由着后来的人在一年年、一代代的评说着,感叹着。
Tag:读后感,名著读后感,小学生读后感,读后感的写法,读后感
- 《品三国》读后感2000字
- ›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
- › 《品三国》读后感800字
- › 《品三国》读后感2000字
- › 重识曹操----《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二)
- › 《品三国上》读后感800字(二)
- › 《品三国下》读后感1000字
- › 《品三国》读后感2000字(二)
- › 《品三国》读后感1200字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品三国》读后感2000字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品三国》读后感2000字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品三国》读后感2000字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品三国》读后感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