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读后感
易中天教授《品三国前传之汉代风云人物》一书中谈的第三个人物是窦婴,名字是《窦婴与外戚》。为了读懂这篇文章,我详细阅读了《史记》中的《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还仔细读完了王立群教授《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一书。读完这些资料后,掩卷长思,一个问题总在脑子中困扰着我,怎样评价这个人,从他的身上又能汲取些什么样的做人的经验与教训呢?
(www.kmf8.com欢迎您投稿)
先说说外戚是怎么回事儿吧。一个人,他一般这样几门亲戚,父族、母族和妻族。父族,即兄弟、叔、伯辈及其亲属,母族则是母亲的娘家人,如舅、外公等,妻族则是自己的妻子的娘家人,如岳父、小舅子,乃至于连襟(妻的秭妹的丈夫)。需要解释一下的是,在古代,一个男人是可以有三妻四妾的,但妾的娘家与自己是不存在亲戚关系的,这就看出来,古代的妾的身份是很低的。其原因可能是,古代讲究嫡庶之分的缘故,即夫人生的孩子与妾生的孩子的待遇是不同的,大家可以想想,《红楼梦》中的王夫人、贾宝玉与赵姨娘、贾环的境况,就很明了。只有一种情况例外,即妾的娘家人与夫家也算亲戚,那就是皇家,即皇帝的嫔妃的娘家人仍然是国戚。
现在,我们具体分析一下皇家的亲戚。父族,都有着皇族的血统,都是龙子凤孙,千金之躯,生下来就享受荣华富贵,但他们的政治待遇却不高。为什么?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血统,因为他们都有着做皇帝的可能,他们的心里或多或少地也会这样想。譬如,汉惠帝死后,却无后,在平定了诸吕后,周勃和陈平就迎立了刘邦的另外一个儿子代王刘恒做了皇帝,也就后来的汉文帝。又譬如,明成祖朱棣,本来他是燕王,但在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继位时,朱棣就反了,自己做了皇帝。这一点,历代皇帝都明白,所以他们一旦继位,对自己的兄弟、堂兄弟们都会有所顾忌的,必要的时候,皇帝们是会大义灭亲的,会痛下杀手,以维护皇权不会旁落。母族,是与自己是有着血缘关系,妻族,则与自己仅有姻缘关系,虽然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却不会对自己的皇权构成威胁。为什么呢?因为,母族、妻族他们没有做皇帝的资格,不是皇族血统,他们一旦篡位,譬如,王莽篡柆,那是属于谋反,是大逆不道,会遭到众人群起而攻之的。因此,父族可以叫做皇亲,而母族和妻族则可以叫做国戚,历史上一般称之为外戚。
弄清这个关系后,我们就会明白了,皇族的人只能享受荣华富贵,在政治上是不能抱有任何非分之想的,一旦让皇帝感觉到你对他的皇权构成的威胁,哪怕是潜在的威胁,那么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遇。而对于母族与妻族()来说,反而会在政治上享受较高的待遇。一则,他们一般不会对皇权构成致命的威胁;二则,毕竟是亲戚关系,用起来还是比较放心的,知根知底,而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嘛;三则,汉代有着重用外戚的传统,其起因是吕后,因为,汉代的江山的建立,吕雉在其中功不可没,刘邦和吕雉实际上开的是夫妻店,一统江山后,吕氏的娘家人得到了重用。但,有一点必须要认识清楚的是,外戚重用的前提是,自己的靠山,也就是皇帝的祖母、母亲或者妻妾,必须得到皇帝的尊敬和恩庞,一旦成为历史或过时黄花,那么,外戚就会跟着失势、败落。他们的关系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外戚受庞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再回过头去看看窦婴。《魏其武安侯列传》告诉我们,魏其侯窦婴是汉文帝窦皇后的堂兄的儿子,窦皇后是汉景帝的太后,汉武帝的太皇太后,由此可知,窦婴的靠山是非常厉害的。但纵观窦婴的生平,他的显贵却不单单是因为外戚的关系,他有着大量的功劳。其一,忠贞。当汉景帝假意向窦太后提出,自己要将皇位传给其弟梁孝王时,窦婴立即据理力争,坚决要求皇位只能父子相传,从而与姑姑窦太后一度交恶;其二,与周亚夫一起平定七国之乱;其三,做过太子太傅。汉景帝一开始立长子刘荣为太子,令婴窦为太子太傅,即太子的老师。后来,种种原因,太子被废,窦婴据理力争,认为没有重大的特殊原因不能废掉太子(当时,力挺太子还有周亚夫)。从这点来看,起码窦婴的观点有道理的,是忠于皇家的。也正因为如此,汉武帝即位后,选择了窦婴做为自己的第一任丞相。窦婴上任后,忠心辅佐幼主,推行以儒治国、处罚权贵、改革等措施,终因触犯权贵的既得利益,被自己的姑姑——窦太后免职。
闲居在家的窦婴,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其最后却惨遭杀害了呢?这件事的起因很小,就是大家熟知的历史上的“灌夫骂坐、祢衡击鼓”的故事之一——灌夫骂坐。
灌夫是谁?灌夫的父亲是汉代名将灌婴的家臣。七国之乱时,灌夫父子同时从军平叛,其父战死,按汉代规定,灌夫是可以送其父灵柩回家的,但灌夫却回绝了,领着十来个家奴,向敌人阵地冲锋,最后,九死一生。他却因此一战成名,受到重用。无奈灌夫终为一介武夫,没有什么涵养,屡屡喝酒犯法,终致被贬。在窦婴被贬后,其门客作鸟兽散之时,只有灌夫走进了窦婴的生活,两人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相见恨晚,形如父子。二千多年前,司马迁就在《史记》中明确告诉我们,这两人的真实目的是,“灌夫家居虽富,然失势,卿相侍中宾客益衰。及魏其侯失势,亦欲倚灌夫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后弃之者。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这样看来,两个是存在利益上的相互利用的。一个想借灌夫教训那些始从后弃的宾客,一个想倚重窦婴的身份交结诸侯、宗室。
但两人却一再得罪当朝丞相田蚡,终致双双走上了不归路。田蚡是谁?田蚡是汉武帝母后的异父同母的弟弟,论辈分是汉武帝的舅舅。田蚡当丞相后,窦婴赋闲在家。一天,田蚡路遇灌夫,和他开玩笑说,本来想和灌夫一起找窦婴喝酒,但灌夫却是有孝在身。别人一句玩笑话,灌夫和窦婴却当真了,准备了一宿,田蚡却忘了。于是灌夫非常不满。但田蚡却因此嗅到了窦婴有求于已的气息,便向窦婴要一块地,却遭到了窦婴的严词拒绝。两个从此结怨。田蚡便想借灌夫来扳倒窦婴,便找了很多灌夫鱼肉乡里、欺压百姓的证据,要惩治灌夫。灌夫也不示弱,说自己手中握有田蚡谋反的证据,表面上,虽然两派暂时罢兵,实际上残酷的斗争却是一触即发。因为,田蚡是不可能让政敌手中握有自己谋反的证据的。
Tag:读后感,名著读后感,小学生读后感,读后感的写法,读后感
- 《品三国》读后感2000字
- ›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
- › 《品三国》读后感800字
- › 《品三国》读后感2000字
- › 重识曹操----《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二)
- › 《品三国上》读后感800字(二)
- › 《品三国下》读后感1000字
- › 《品三国》读后感2000字(二)
- › 《品三国》读后感1200字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品三国》读后感2000字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品三国》读后感2000字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品三国》读后感2000字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品三国》读后感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