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作文网读后感生命的意义--《我与地坛》读后感(十)» 正文

生命的意义--《我与地坛》读后感(十)

[10-20 00:25:15]   来源:http://www.kmf8.com  读后感   阅读:80
概要: 还有鲁迅,他说,就让我来“肩起”这“黑暗的闸门”,放他们走进黄金世界去。他用手中的笔“呐喊”,喊醒了铁屋子里醉生梦死的人们,自己却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 这是圣人的苦难。他们为了理想与信仰,主动承受苦难,他们是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五 所以,苦难并不如表面所呈现的只是一种挫折,它更是一种灵魂的历练。历史上,凡是历经劫难而不屈者,才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 古希腊的荷马,他的双眼熄灭了光芒,可他依然迎着风沙,弹着七弦琴,吟唱着《伊利亚特》和《奥得赛》……。 莱茵河畔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失聪,可他的心中却激起了奇妙的旋律,化作了伟大的《欢乐颂》…… 还有梵高,一个画家,一名荷兰人,一位精神分裂的患者,短暂即逝的一生充满了难以忍受的种种磨难,可他笔下的《向日葵》,却吟唱着一曲生命的赞歌。 这是伟人的苦难。他们都横遭命运的捉弄,却不曾向命运低头。痛苦的蜕变是一座桥梁,由此走向成功的彼岸。
生命的意义--《我与地坛》读后感(十),标签:名著读后感,小学生读后感,读后感的写法,http://www.kmf8.com


    还有鲁迅,他说,就让我来“肩起”这“黑暗的闸门”,放他们走进黄金世界去。他用手中的笔“呐喊”,喊醒了铁屋子里醉生梦死的人们,自己却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 


    这是圣人的苦难。他们为了理想与信仰,主动承受苦难,他们是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五 


    所以,苦难并不如表面所呈现的只是一种挫折,它更是一种灵魂的历练。历史上,凡是历经劫难而不屈者,才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 


    古希腊的荷马,他的双眼熄灭了光芒,可他依然迎着风沙,弹着七弦琴,吟唱着《伊利亚特》和《奥得赛》……。 


    莱茵河畔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失聪,可他的心中却激起了奇妙的旋律,化作了伟大的《欢乐颂》…… 


    还有梵高,一个画家,一名荷兰人,一位精神分裂的患者,短暂即逝的一生充满了难以忍受的种种磨难,可他笔下的《向日葵》,却吟唱着一曲生命的赞歌。 


    这是伟人的苦难。他们都横遭命运的捉弄,却不曾向命运低头。痛苦的蜕变是一座桥梁,由此走向成功的彼岸。 


                                    六 


    这样看来,一个历经磨难的人,虽是不幸的,却也是幸福的;而一辈子没有遭遇坎坷的人,并不懂得人生的真滋味。 


    史铁生笔下所关注的苦难,不是甘愿牺牲的圣人,也不是历经磨难而成功的伟人,而是普通人,芸芸众生的苦难。 


    他写了一个漂亮而又弱智的少女,写了一个有长跑的天赋却阴差阳错的朋友,还写了一对逃不过岁月流逝的恋人。如果说释迦牟尼和但丁们为了信仰,主动去承受着苦难;荷马和贝多芬们当苦难降临时,将其视作成功的催化剂;而芸芸众生承受的苦难却更真实而悲伤。不幸的命运规定了你来承受苦难的角色,而你的苦难并不是驶向成功的桥梁,可并非圣人也成不了伟人的你必须接受它,接受这生命中最犀利的残酷和最长久的伤痛。 


  “就命运而论,休论公道。” 


   想起了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这故事的严酷性在于:复明是永远的希望,而失明的现实却无法改变。芸芸众生的苦难就像这样,默默忍受着,为摆脱它努力着,岁岁年年,但苦难始终存在,经历了痛苦并没有辉煌在前方召唤。这样的苦难更让人为之所动,也更真实和伟大,因为忍受痛苦和苦难本身就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作文www.kmf8.com欢迎您投稿)

                                  后 记 

    我始终认为,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诠释着“不知死,焉知生?”。由对死的参透到找到该怎么活,其中一度迷茫:是活着为了写作还是写作为了活着?两者是不可偏废的。人怎么活都要历经苦难,而比起圣人们为天下大同;伟人们多少为声名所累,有成功以自慰;凡人承受苦痛的隐忍,保留欲望也保留人生的执著,更显生命的意义吧。 


上一页  [1] [2] 


Tag:读后感名著读后感,小学生读后感,读后感的写法读后感
上一篇:《忏悔录》读后感700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