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作文网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全国作文训练第二次讲座——弄懂人类表达的规律» 正文

全国作文训练第二次讲座——弄懂人类表达的规律

[10-20 00:17:37]   来源:http://www.kmf8.com  作文指导   阅读:8884
概要: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阐述了权力之间相互平衡制约的道理。推广到规则制度,是否可以理解为规则制定者与被制约者之间的平衡呢? 任何一种精彩的规则,无不体现“公平的制约”:违反规则者能够受到相应的制裁??此为公平;掌握权力者无法公为私用??此亦为公平,只有这样的规则,才真正担负起赋予它的使命。 规则社会。多一些聪明的规则。 例文7: 历史从那一夜开始 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 司马迁拖动着脚镣,走回几块砖堆成的床金属的撞击声在死一般静的夜里,带着几分鬼魅。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拖下长长的抖动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然而挂着的一纸官文仍然可见,金色的字,朱红的印,一切都那么清晰。 是的,这就是司马迁的命运。日出之前,他必须做出选择。是死,用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白?还是活着?当然是有条件的活着,从此他将成为不完全的男子。 司马迁无法遏抑心中腾生的怨怒,昨日朝
全国作文训练第二次讲座——弄懂人类表达的规律,标签:初中作文指导,作文指导教案,http://www.kmf8.com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阐述了权力之间相互平衡制约的道理。推广到规则制度,是否可以理解为规则制定者与被制约者之间的平衡呢? 

任何一种精彩的规则,无不体现“公平的制约”:违反规则者能够受到相应的制裁??此为公平;掌握权力者无法公为私用??此亦为公平,只有这样的规则,才真正担负起赋予它的使命。 

规则社会。多一些聪明的规则。 

  

例文7: 

历史从那一夜开始 

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 

司马迁拖动着脚镣,走回几块砖堆成的床金属的撞击声在死一般静的夜里,带着几分鬼魅。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拖下长长的抖动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然而挂着的一纸官文仍然可见,金色的字,朱红的印,一切都那么清晰。 

是的,这就是司马迁的命运。日出之前,他必须做出选择。是死,用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白?还是活着?当然是有条件的活着,从此他将成为不完全的男子。 

司马迁无法遏抑心中腾生的怨怒,昨日朝堂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汉武帝在歇斯底里的咆哮时,在满朝文武双股战战时,当李陵一下子从英雄被定性为叛徒时,司马迁觉得胸中有什么东西压着。也许是记录历史的职业让他知道,历史必须是真实的。于是他,站了出来,一一后来的事情证明当时的冲动是致命的。司马迁与李陵并无交好,为了不相识的人而触怒龙颜,这没有人能够理解。 

他突然就想到了死,想到了屈原的投江;想到了孤竹君的儿子们在首阳山的遗骸;他想抛弃这个世界,这个昏暗、污浊的世界。绝不能屈辱地活着,做一个不完全的男子,便是死,他也应该是个大丈夫。 

但突然,司马迁在愤怒与激动中沉静下来。父亲临终时那双忧怨的眼睛,让他一下子静了。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指着案上的书,哽咽着,然后看了他一眼。他理解那一眼的重量与意味着的责任,是的,他永远都不会忘记一一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史书,属于大汉的书。 

司马迁在床边坐了下来,闭上眼,沉默了好久好久,他的胸口在剧烈地起伏,他的手指在不停地颤抖……天明的时候,牢外传来一声吆喝:“司马迁,想好了没有?” 

“想好了,我选择腐刑。”两滴清泪滑落脸颊,司马迁无声地哭了。 

几千年后,一位诗人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于是一阵秋风呜咽着,吹起《史记》发黄的纸页。 

  

例文8: 

《男人如水》 

一考生 

至今大多数人都认为,女人是水做的。其实不然,男人才是真正水做的。据最新的人体报告,其中有一项就是说男性体内水分所占的比例比女性高出3%。事实就是事实,可太多的人观念陈旧,迂腐不堪。这一点,中国人算是拿了回第一。 

我们中国人在地球上,也算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了,它有500年的文明史,有四大发明,有许许多多让西方小国们羡慕我们自豪的地方。可就是这样一个大国,在近200年的历史中,迅速衰落,外忧内患,终于落了个被西方列强瓜分的下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中国人那骄傲、自大,不求思进取的思想观念是有很大关系的。 

  

这是一篇不及格的作文。 

事情不具体,没有好的意义,并且内容混乱。 

  

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我认为和我们的作文教材有关系。 

从小学到高二,我们基本上在学习怎么描写,怎么写具体,怎么进行想象,等等。我们把作文的根本丢掉了。我们长期在具体事情、具体情景的再现上面做文章,很少去考虑语言表达意义这个根本。甚至把作文的技巧作为教学学习的重点。 

其后果就是,学生大脑中关于作文的认识,一个是怎么写具体,一个是怎么安排结构、怎么开头结尾等。这就好比我们指导一个人走路,不断告诉他先迈左腿,或者先迈右腿,姿势如何美妙雅观,却告诉他们去哪里。转的晕头转向,也到达不了目的地。 

应该说,是这样的作文教材和作文教学的思路,使我们的作文失去了目的性。学生不会写作文,是教材教育出来的。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我们只养成了半途思维的习惯,完整的目的思维被扼杀了。 

  

高考的评卷要求,第一项就是内容: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50 分 
 一等(50??41) 
 二等(40??31) 
 三等(30??21) 
 四等(20??0) 
  
发 展 等 级 

  

10 分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没什么内容 
  
感情真切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病多 
  
字体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潦草 
 字迹难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作文指导初中作文指导,作文指导教案作文素材 - 作文指导
上一篇:全国作文训练第三次讲座——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