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想不得不说的是:张灵甫将军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中国职业军人,在抗日战争中带领部队打过无数硬仗、恶仗和胜仗,多次负伤,身经百战,九死一生。作为许多中国当代后人,可能只知道张灵甫及其74师(抗日战争期间称74军)在孟良崮战役中被陈毅、粟裕将军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全歼这一国共内战历史上的经典战例,而对于张灵甫将军在此之前的其它生平事迹,尤其是张将军在二战期间参与的许多和日寇军队之间正面进行的恶仗和硬仗却知之甚少。张灵甫所在的74军是一只抗日英雄部队,在军长王耀武将军的率领下几乎参加了抗战8年内所有国民革命军针对日军的重大战役,毙伤日寇无数,屡挫日军精锐,创造了全国闻名的德安大捷,被誉为抗日铁军。如果这段历史不为后人所知,那么对于壮烈牺牲殉国和流洒过鲜血的抗日英烈们显然是不公平的,这也是最令国人痛心疾首的事情。作为有良知的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把这段真实的历史昭告中国的后人们,使他们对于发生在60多年前那段中华民族的苦难历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应只以意识形态和个人成败论英雄,我们应该破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历史糟粕,能够从历史的高度上客观、全面地评价张灵甫将军作为一名职业军人的一生所为,方不失为偏颇。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句话也可概括张灵甫的传奇性的一生。
《红日》
昨晚连夜把电视连续剧《红日》看完了。这又是一部把一直作为反面人物宣传的人物刻画成英雄的作品。上一次看这样的作品是《雍正王朝》,雍正帝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声本来不好,总和弑父夺权、杀害手足兄弟、血滴子、吕四娘和金人头相联系起来,但是《雍正王朝》彻底给雍正帝翻了案,恢复了他的英雄本色,雍正帝是清朝最勤政的皇帝,执政十几年,在奏章上的批示达40000多字,从未公款南巡,留下了丰盈的国库给乾隆帝,等等等等。《红日》这个35集的电视剧取材自早期的同名电影《红日》(据家父讲还有同名的小说,不过我没读过)。《红日》讲得是解放战争初期陈毅、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消灭国民党军队战斗力最强的五大王牌军之首——整编74师的经过。与电影所不同的是,电视剧几乎把74师师长张灵甫刻画成一个英雄人物了,至少我看过后是这么感觉的。这部电视剧的演员阵容十分强大,集中了电视剧界的一批著名演员:张灵甫是李幼斌扮演的,不久前还在《亮剑》里演共军师长,现在一下子又去演国军师长了。蒋介石是总扮演老干部(《省委书记》)、老中医(《大宅门》)的杜雨露演的。共军主将沈振新是尤勇演的,他刻画的人物也够英雄,但是延续了高大全的路线,反而没有从正反两面刻画的张灵甫更真实。沈振新手下的得力干将特务营营长石东根是耿乐演的,沈振新的老婆是小宋佳出演,张灵甫的老婆(表妹?我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他俩到底啥关系,似乎他们只是互相称呼表哥、表妹,而实际是夫妻。这个待查)是史兰芽演的。我挺为史兰芽惋惜的,当初她在《围城》里出演唐晓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是我还上高中呢。可是后来她就再没有什么让人记住的角色了,这次这部35集的电视剧,如果不是我看了第35集全剧终后的演员字幕,也根本不知道依宁就是她演的,在戏里完全认不出来了。之所以说这部戏把张灵甫塑造成英雄,我总结有两点:第一,戏里的张灵甫军事才华出众。张灵甫是黄埔四期的,所以张灵甫领导的整编74师是蒋介石嫡系部队。戏里,张灵甫打起仗来有勇有谋,谋略水平甚至不在陈毅粟裕等我军元帅大将级人物之下,对山东重点进攻时,他作为一个师长,越过兵团司令汤恩伯直接给战区总司令顾祝同做参谋,而且他的战略都获得了成功,同时,华野总部陈毅粟裕首长(501502首长)所使出的种种诱敌计策他全能识破,经常弄得粟裕大将苦思冥想;而戏里的共军主将沈振新却很多时候参不透陈粟首长的用心,经常要陈毅以命令的方式强制他执行,他自然更难像张灵甫那样参与整个山东战场战局的谋划。戏里,蒋介石在解放战争第二阶段提出的讲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的战略(重点进攻延安和山东解放区的双拳出击战略)其实是张灵甫提出的,蒋介石借用的,可见张灵甫是个帅才。戏里,张灵甫主动选择上孟良崮,这部险棋刚一推出,就获得了蒋介石和粟裕这两位敌对双方战略家的一致称赞,张灵甫用一个师2万人的兵力吸引我军10万人围攻和另外10万人阻击援军,而当时国民党进攻山东的兵力有40万,如果这40万军队齐心协力的话,是可以实现对我军20万人的合围的,张灵甫的“内外夹击、中心开花”战略就可以消灭山东我军全部主力,不过国民党军队的结构组成注定了他的失败命运。戏里,张灵甫的74师战斗力很强,在孟良崮战役中,三天没水喝,仍然能够顶住我军的强大攻势,如果不是国军83师的假救援花招,74师还能多坚持几天。另外,就在张灵甫已经准备自杀时,我军前锋部队已经攻至离张的师部100米的地方,但是仍然遇到顽强阻击,足见74师战斗能力之强大了。第二,戏里的张灵甫忠诚有加。戏里的张灵甫没有任何钻营和谋取私利的表现,他总挂在嘴边儿的话就是“为了实现委座统一中国的大业”,他对国民党内的腐败行为深恶痛绝,对那些贪生怕死、畏首畏尾的国军将领嫉恶如仇,他与腐败高官妥协也是为了在战场上能够获得对“党国”有利的局面,而不是为了私利。直到最后自决之前,他还给蒋介石发电报痛斥国军内部的腐败和派系林立,并且最后“杀身成仁”,足见其忠心耿耿。戏里,共军主将沈振新在拿下孟良崮后,看到张灵甫的尸体,也对他表示了极大的尊重,并且命人厚葬张灵甫。那么这样的“英雄”怎么最后全军覆没了呢?戏里所表现的直接原因就是国军派系之间矛盾重重,互不救援,嫡系部队与杂牌儿军的作战能力、训练水平和装备水平相差悬殊,无法正确执行有力的战略。张灵甫所在的第一军团由汤恩伯指挥,主要由张灵甫、黄伯韬、李天霞各自的三个师组成,但是张灵甫被围后,李天霞看热闹,吃吃不救援,眼睁睁看着张灵甫被吃掉。黄伯韬的师倒是大力救援,但是打不过我军,另外他也有保存实力的想法,所以三个师没有形成任何合力。从战略上看,我军的部署并不占有特别的优势。张灵甫的冒进实际上也是因为他发现了陈粟首长总部的所在地,所以急切动兵扑过来,如果他左右翼的李天霞和黄伯韬两个师能够跟着一起运动,就不会有张灵甫被分割包围的情况出现,但是正是他们行动迟缓,使得我军两大主力纵队在他们之间的缝隙插入,实现了对张灵甫的合围。张灵甫的骄纵也是他全军覆灭的主要原因之一。张灵甫在山东对我军打了过多的胜仗,而且张灵甫认为我军只会打国民党的力量弱的军队,而不敢直接攻击74师这样的美国人训练的美式装备的整编师。可是他没有想到陈粟首长下了决心要把他吃到,而且是5:1的兵力吃他,所以他直到被合围前还叫嚣共军不敢动他呢。张灵甫在蒋介石集团内部也是因为享有常胜将军的美名而经常目中无人,表现狂妄,得罪了很多同僚。可以说这部《红日》电视剧比当年的电影《红日》更加客观和全面的刻画了张灵甫的形象和整个孟良崮战役的来龙去脉,是部不可多得的历史教材也是一部具有警示当代作用的电视剧。因为,我一开始看时就有疑问,是不是为了衬托我军的英勇才把张灵甫写得这么大能耐;但是看完后,我明白了,这个剧想说明的中心思想并不是或者大部分不是我军如何打败张灵甫的,而是国民政府内的腐败能够葬送如此优秀的帅才和部队,它其实是提醒当代的人们腐败的危害性和破坏力的一部电视剧。不过我看这部教材时也是跳着看的。因为作为一部需要拉长到35集的电视剧,编剧还是无法脱俗,最终在其中揉进了感情戏,共军军长沈振新和特务营营长的爱情故事和他们的老婆的故事占了一定的篇幅,而且这两个女演员都是细皮嫩肉的,白白净净的,不像当时的真实生活,所以一遇到这种情节,我就4倍速快进给滤掉了。这点让我更加倾佩《士兵突击》的作者和编剧,《士兵突击》里没有任何婚恋情节,甚至连个女人都没有,却一样红遍大江南北。如果滤去那些拼凑的情感戏,把此剧缩成20集,堪称经典。
Tag:观后感,观后感怎么写,观后感作文,观后感
- 红日观后感 6000字
- › 红日观后感 6000字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红日观后感 6000字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红日观后感 6000字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红日观后感 6000字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红日观后感 6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