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改写的技巧
江苏 邱孔龙
改写是在原题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改写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改换体裁,如将诗歌改写成散文,戏剧改写成故事,小说改写成戏剧;可以改换人称;可以改换表达方式,如将描写改成叙述,把叙述改成描写。也可以对原文进行取舍、丰富和补充。但一般不改作原作的主题和风格。
今天我们进行古文改写训练。把古文改写成现代文,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这种改写,要求根据原作的内容进行材料安排、结构层次上的较多调整,带有新的构思。改写时,要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习惯和语言形式。改写必须充分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透彻了解被改写的作品和将要改写的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握各自的特点,按要求进行改写。那么在改写的过程中呀哦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古文用词比较精练、含蓄,感情色彩较浓厚,也就是说它们内在含义比较丰富,改写者有驰骋想象的余地,可以把原作简洁的词句展开成具体的景象,铺叙成一定的场面。曹刿与鲁庄公、乡人的辩论,都是闻其声不见其形,所以可以从双方辩论的神态举止入手。把人物形象刻画的更为丰满生动具体。改写的作文一般是允许根据原作的意思发挥想象的。
二、改写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作的中心思想。这就要求想象和联想要符合原作精神,不能任意想象、扯得漫无边际。《曹刿论战》一文紧扣“论战”来写。曹刿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和作战中的战术以及总结胜利原因详写。这些言论充分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这一点就不能改变。如战争的起因、双方实力、战斗场面和战后处理就不能铺展开来写,无助于表现曹刿性格。
三、改写要注意形象性。改写是再创作的过程。作者并不是单纯的用现代汉语翻译古文,而是进一步展开了种种想象,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生动。曹刿与乡人交谈时的神情肯定与他和鲁庄公交谈时的神情不一样。为什么,因为与对象的身份有关系。那么,对此时的曹刿的神态刻画就有必要。
四、插入了丰富的想象,将原来文中没有的如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神态和行为都加了进去,但没有改变原作的主题思想,成了一篇完整的记叙文。曹刿毕竟是一介百姓,那么他去找鲁庄公交流自己的见解时有没有犹豫彷徨呢?这些对表现人物性格都很重要。我们还可以想象,鲁庄公见到一位平民来找他交流国家大事时又是怎样的情形呢?可以想象他的前倨后恭,从而突出曹刿的远见卓识。还有一个点可以想象,就是在战场上,鲁庄公听了曹刿的意见后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回师后,他除了询问曹刿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外,有没有对他进行嘉奖呢?以后有没有重用呢?等等。
美文速览:
曹刿论战
(多幕剧)
时间: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春天
地点1:大街上
地点2:皇宫
剧中人物:平民曹刿及其乡邻吴知,鲁庄公,谋士一名以及武士数名。
布景1:平常的街道
布景2:威严而辉煌的皇宫。
布景3:战场
布景4:皇宫
第一幕
幕启,曹刿在街上一走三叹。
曹 刿 (脸色严肃):唉,这可好啊,这可好啊。
乡邻吴知 我说曹刿,看你这唉声叹气的样子,又输钱了。走兄弟我帮你捞本去。
曹 刿 吴知啊,你难道真是无知么?你没看到告示,齐军大兵压境了。
乡邻吴知 齐军来干嘛,不在自己国家蹲着,跑我们这里干嘛?
曹 刿 说来话长。公元前686年那一年冬天,齐国公子小白和其兄公子纠都继承君位,鲁国站在公子纠一边,但最终是公子小白做了国君,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而糊涂的鲁国国君还帮助公子纠与齐国干了一仗,齐桓公还肯善罢甘休么?
乡邻吴知 哈哈,这些都是权贵们惹得祸,还让他们自己解决吧。关我们老百姓什么事?走,喝两杯去。
曹 刿 不行,从帮助公子纠这事看,这些权贵的目光何其短浅啊。我不能眼睁睁地看到祖国受到别国欺凌。我要去找鲁庄公。
乡邻吴知 就凭你的身份,鲁庄公会理睬你?算了,还让这些人去折腾吧。
曹 刿 你不去就算了,就是杀头我也要去问问。
幕下。
第二幕
幕启,鲁庄公坐在大殿里,拿着牙签一边剔着牙有边哼着小曲,一脸悠闲自得的样子。周围数名武士。
通信官 (跌跌撞撞):报……报,大王。
鲁庄公 (稍稍正坐):何事如此紧张?齐军到了宫门口了。
通信官 不是。有位平头百姓要见大王,说有几句话问您。我们拦也拦不住。
鲁庄公 (有点惊讶):有这等事,胆子不小。不见。(旋即)慢,他是不是叫什么曹刿来着。
通信官 (十分吃惊):大王,您怎么知道?
鲁庄公 (咬牙切齿):我正要找他,他竟然敢在大街上说本大王目光何其短浅?哼,本想打完仗收拾你,今天送上门来了,我要见识见识你是何方神圣?来呀,传本王令,让……叫什么来着?
通信官 曹刿。
鲁庄公 让他跑来见我。
通信官 是。
(只见曹刿迈着四方步,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地走来。)
武 士 见了本大王,为何不下跪?
Tag:续写改写,穷人续写,凡卡续写,古诗改写作文,续写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