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mf8.com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三年级语文上册:《鹬蚌相争》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鹬蚌相争》教案
教材分析:
《鹬蚌相争》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获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化解矛盾冲突相互谦让。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寓意,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4、诵读古文,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5、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想象、创编故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
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想象、创编故事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由“鹬”、“蚌”图片各一张和战国七雄分布图制作成的演示文稿,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示意:
故事导入——自读课文——激发兴趣——熟读概括——了解内容——初读指导——合作表演——指导朗读——体会角色——回归历史——角色换位——理解寓意——想象交流——创编故事——
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历史故事导入、点燃学习兴趣。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秦、楚、韩、魏、赵、燕、齐。(出示战国七雄图)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当时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
1、指名试读课题。
(1)板书“鹬”字,学生书空并数出笔画。
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后人从这个故事提炼出了一个成语,叫什么?鹬蚌相争。(板书:鹬)“鹬”字最难写了,谁来讲一讲,你是怎么样记住它的?
我也有个好办法:“商”字摘掉帽,上面换个“矛”,右边站只“鸟”。就念“鹬”。)(出示“鹬”图片,认识鹬。)
(2)请学生告诉老师“蚌”字的写法,板书。(出示“蚌”图片,认识蚌。)
(3)齐读课题。
2、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生自己练习朗读。
(2)小组读,帮忙指出错处。
3、指名读:提出建议或表扬。
4、学习概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完成板书:
鹬 蚌
↘ ↙
相争
↓↓
渔夫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指导有感情朗读。
重点指导:
(1)鹬生气了,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这蚌就要活活干死!”:读出鹬“生气”的语气。
(2)蚌毫不示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的饿死!”:引导学生体会“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
指名读,男女生对话读,师生分角色读。
生1读:河蚌毫不示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地饿死!”(生气的语气)
师:你为什么这么生气呀?
生:那鹬啄住我的肉,居然还威胁我,我才不怕它呢!
师:你从哪儿看出蚌不怕鹬?
生:从“毫不示弱”这个词知道的。
师:谁跟她读得不一样?
生2读:河蚌毫不示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地饿死!”(慢条斯理,但很坚定)
www.kmf8.com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生:我觉得河蚌还会想:你不是要把我干死吗?我就不放开你,看你能怎么样?气死你!
(学生们都笑起来。)
师:哦,看来河蚌不光有股不服输的劲头,还很会气人呢!那鹬岂不是更生气了!我们再一起读读鹬和蚌的对话,感受它们各自的心理。
2、表演体会鹬蚌相争的过程。
(1)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互不相让”。
(2)学生们两个人一组,合作表演鹬蚌“互不相让”的争斗过程。
看完几组同学的表演后,同学们纷纷提出意见:
生1:它们不能说完话就放开,应该“互不相让”——谁也不肯放开谁!
生2:那个鹬的嘴用力往外“拔”是不对的,因为说的是“互不相让”,就说明鹬并没有想“撤退”的意思。
生3、对,应该是一个啄住不放,一个夹住不放!
…… ……
板书:互不相让
3、想一想: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
生1:它们这样一直僵持下去的话,鹬会被活活饿死,蚌会被活活干死,谁都不会有好下场!
师:这就叫——
生:两败俱伤!
生2:如果有渔夫走过来的话,它们一个不能飞,一个跑不了,就会被渔夫一起抓走……
生3(抢着说):渔夫把它们抓走后,很可能会把鹬卖掉,把蚌用来煮汤喝……
生4:鹬也可能会被吃掉……
4、回顾历史故事。
- 三年级语文上册:《鹬蚌相争》教案
- › 初三年级语文寒假作业试题:语文基础
- › 初三年级语文寒假作业试题:填空
- › 初三年级语文寒假作业试题:综合性学习
- › 初三年级语文寒假作业试题:文言文阅读
- › 初三年级语文寒假作业试题精选之语文基础知识测试
- › 初三年级语文寒假作业试题精选之阅读理解
- › 初三年级语文寒假作业试题精选之语言积累与运用
- › 初三年级语文寒假作业试题精选之古诗文积累和阅读
- › 高三语文试题:高三年级语文模拟题现代文阅读
- › 高三语文试题:高三年级语文模拟题文言文阅读
- › 高三语文试题:高三年级语文模拟题诗歌阅读
- › 高三语文试题:高三年级语文模拟题短文阅读一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三年级语文上册:《鹬蚌相争》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三年级语文上册:《鹬蚌相争》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三年级语文上册:《鹬蚌相争》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三年级语文上册:《鹬蚌相争》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