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三年级语文辅导三年级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鹬蚌相争》教案» 正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鹬蚌相争》教案

[10-20 00:44:03]   来源:http://www.kmf8.com  三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8395
概要: www.kmf8.com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三年级语文上册:《鹬蚌相争》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年级语文上册:《鹬蚌相争》教案教材分析:《鹬蚌相争》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获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化解矛盾冲突相互谦让。教学目标(内容框架)1、学会本课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寓意,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4、诵读古文,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5、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想象、创编故事的能力。教学重点: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想象、创编故事的能力。教学准备:由“鹬”、“蚌”图片各一张和战国七雄分布图制作成的演示文稿,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示意:故事导入——自读课文——激发兴趣
三年级语文上册:《鹬蚌相争》教案,标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http://www.kmf8.com

www.kmf8.com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三年级语文上册:《鹬蚌相争》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鹬蚌相争》教案

教材分析:

《鹬蚌相争》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获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化解矛盾冲突相互谦让。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寓意,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4、诵读古文,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5、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想象、创编故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

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想象、创编故事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由“鹬”、“蚌”图片各一张和战国七雄分布图制作成的演示文稿,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示意:

故事导入——自读课文——激发兴趣——熟读概括——了解内容——初读指导——合作表演——指导朗读——体会角色——回归历史——角色换位——理解寓意——想象交流——创编故事——

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历史故事导入、点燃学习兴趣。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秦、楚、韩、魏、赵、燕、齐。(出示战国七雄图)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当时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

1、指名试读课题。

(1)板书“鹬”字,学生书空并数出笔画。

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后人从这个故事提炼出了一个成语,叫什么?鹬蚌相争。(板书:鹬)“鹬”字最难写了,谁来讲一讲,你是怎么样记住它的?

我也有个好办法:“商”字摘掉帽,上面换个“矛”,右边站只“鸟”。就念“鹬”。)(出示“鹬”图片,认识鹬。)

(2)请学生告诉老师“蚌”字的写法,板书。(出示“蚌”图片,认识蚌。)

(3)齐读课题。

2、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生自己练习朗读。

(2)小组读,帮忙指出错处。

3、指名读:提出建议或表扬。

4、学习概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完成板书:

鹬 蚌

↘ ↙

相争

↓↓

渔夫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指导有感情朗读。

重点指导:

(1)鹬生气了,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这蚌就要活活干死!”:读出鹬“生气”的语气。

(2)蚌毫不示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的饿死!”:引导学生体会“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

指名读,男女生对话读,师生分角色读。

生1读:河蚌毫不示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地饿死!”(生气的语气)

师:你为什么这么生气呀?

生:那鹬啄住我的肉,居然还威胁我,我才不怕它呢!

师:你从哪儿看出蚌不怕鹬?

生:从“毫不示弱”这个词知道的。

师:谁跟她读得不一样?

生2读:河蚌毫不示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地饿死!”(慢条斯理,但很坚定)

www.kmf8.com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生:我觉得河蚌还会想:你不是要把我干死吗?我就不放开你,看你能怎么样?气死你!

(学生们都笑起来。)

师:哦,看来河蚌不光有股不服输的劲头,还很会气人呢!那鹬岂不是更生气了!我们再一起读读鹬和蚌的对话,感受它们各自的心理。

2、表演体会鹬蚌相争的过程。

(1)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互不相让”。

(2)学生们两个人一组,合作表演鹬蚌“互不相让”的争斗过程。

看完几组同学的表演后,同学们纷纷提出意见:

生1:它们不能说完话就放开,应该“互不相让”——谁也不肯放开谁!

生2:那个鹬的嘴用力往外“拔”是不对的,因为说的是“互不相让”,就说明鹬并没有想“撤退”的意思。

生3、对,应该是一个啄住不放,一个夹住不放!

…… ……

板书:互不相让

3、想一想: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

生1:它们这样一直僵持下去的话,鹬会被活活饿死,蚌会被活活干死,谁都不会有好下场!

师:这就叫——

生:两败俱伤!

生2:如果有渔夫走过来的话,它们一个不能飞,一个跑不了,就会被渔夫一起抓走……

生3(抢着说):渔夫把它们抓走后,很可能会把鹬卖掉,把蚌用来煮汤喝……

生4:鹬也可能会被吃掉……

4、回顾历史故事。

[1] [2]  下一页


Tag: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学 - 三年级语文辅导 - 三年级语文教案
上一篇:三年级语文:《狐假虎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