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三年级语文辅导三年级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鹬蚌相争》教案» 正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鹬蚌相争》教案

[10-20 00:44:03]   来源:http://www.kmf8.com  三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8395
概要: 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生1:我会想:如果我和燕国打起来,还不得跟“鹬蚌相争”一样,最终两败俱伤,谁也得不到好处?[生2:我不能去打燕国,一旦我们打起来,一定会劳民伤财,秦国再像那个渔夫一样乘虚而入,把我们都消灭了,那就惨了!生3:我不但不能去打燕国,而且我们还应该和好,团结起来共同对付秦国……四、体会寓言的魅力。两千多年前,聪明的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故事,巧妙地劝阻了赵王,免去了燕国的一场祸患。你能体会到这个故事的言外之意吗?(燕赵相争,秦国得利。)你从这个故事受到什么启发?(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这则寓言故事出自古书《战国策·燕策二》,西汉的刘向专门把战国时候劝说君王将士的高招编成一部书,叫《战国策》。(板书:《战国策》)一共有33篇。我们以前学过的成语《惊弓之鸟》《狐假虎威》《南辕北
三年级语文上册:《鹬蚌相争》教案,标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http://www.kmf8.com

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

生1:我会想:如果我和燕国打起来,还不得跟“鹬蚌相争”一样,最终两败俱伤,谁也得不到好处?[

生2:我不能去打燕国,一旦我们打起来,一定会劳民伤财,秦国再像那个渔夫一样乘虚而入,把我们都消灭了,那就惨了!

生3:我不但不能去打燕国,而且我们还应该和好,团结起来共同对付秦国……

四、体会寓言的魅力。

两千多年前,聪明的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故事,巧妙地劝阻了赵王,免去了燕国的一场祸患。你能体会到这个故事的言外之意吗?(燕赵相争,秦国得利。)你从这个故事受到什么启发?(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这则寓言故事出自古书《战国策·燕策二》,西汉的刘向专门把战国时候劝说君王将士的高招编成一部书,叫《战国策》。(板书:《战国策》)一共有33篇。我们以前学过的成语《惊弓之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都出自这部书。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板书:权衡得失要牢记。)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会懂得更多。

五、拓展延伸:创编故事,发散思维。

师:“鹬蚌相争,渔夫得利”这个故事流传至今。

出示图: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续编故事)

你还听过或看过哪些寓言故事?(生举例)

六、作业超市。

选择一项适合你的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3.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板书:]

鹬 蚌

↘ ↙

相争 (互不相让)

↓↓

渔夫得利

以上就是三年级语文上册:《鹬蚌相争》教案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更多文章进入:

www.kmf8.com小学频道      三年级语文教案

上一页  [1] [2] 


Tag: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学 - 三年级语文辅导 - 三年级语文教案
上一篇:三年级语文:《狐假虎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