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连续感动一周就变成傻子”,还有朋友说“朗读是可耻的”,(这样说的前提是有些朗读只是为了朗读形式本身,以及所谓的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我这样赞颂师德、教师职业的诗,我们不应该仅仅让学生感动。
思考三:我们怎么教学生对宏大叙事类文本去“思”?
语文教学,要教学生言说,即理解与表达。因此,要引导学生去“思”,这应该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道路,但是确实很重要,也可能是很直接的一条路!!!就这个文本,我们怎么引导他们去“思”呢?
(一)组织引导“思”的材料。这材料有预设的,有人说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来谈体会,这是对的,但是作为促进“思”的材料很可能冲击力不够,因此我选择了几个鲜明的事例作为材料,有根据现场的学生反映,以他们说的“故事”作为材料。材料的问题解决了,然后如何组织呢?先用正面的故事,这是配合文本,这是教育学生,(先入为主还是很有影响力的,并且学生读过文本,已经建立了对老师的赞颂这样一个印象),我用正面的故事,是强化学生对“老师”好的感受、印象,也是为后面的“思”作个铺垫,所谓先扬后有抑就是这般!这种手段的运用使得后来的反面的故事的冲击力更大,这是所谓的材料组织。
(二)找一个开放的话题去“思”。当学生读了听了说了反面“故事”之后,如果没有一个话题去促进学生去思考,那么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将会就此打住。那么找什么样的话题去引导学生去“思”呢?我找的这个话题是:给彭老师以及一些想成为好老师的人提一些建议?为什么要找这个话题,其一是为了回到文本,进行对文本的理解,(这一环节我在手记里省略了,可是就是因为这个省略,有些朋友就觉得我忽略了文本,这是误会啊!)从而进行理解,感悟,表达,朗读……其二,这个话题对于建构学生自己的语言很有好处(这其实是通过语言表达思,运用思来发展语言,建构语言就是语文的目的,而“思”是途径),对学生的成长,尤其是那些“理想是老师”的人一种明确和帮助!
这就是我对宏大叙事类文本的解读与教学!!
《老师,您好》教后反思
《老师,您好》,这篇课文主题非常清楚——赞美老师的事业。教学这首诗时,教学思路是这样的:首先要抓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说出诗的大意。然后围绕关键词崇高、美好来阅读,在作者创造的一个个意象中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情感。这样整合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值得称赞,学生的朗读告诉了我他们真的读懂了这首诗,体会到了诗歌表达的情感。课后,我又布置学生写同主题作文《老师我想对您说》,发现学生模仿力很强,想象很丰富。
但是,教学中,在局部理解后,我没能及时抓住全篇,使得整首诗出现分割状态。我今后教学中要注意的,有的句子不要费很多时间去理解,否则,效果相反。
以上就是《老师,您好》教学实录与反思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更多文章进入:
www.kmf8.com小学频道 四年级语文教案
- 《老师,您好》教学实录与反思
- › 六年级语文《老师领进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 六年级语文《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 › 《老师,您好》教学实录与反思
- › 《老师,您好!》的教学片断
- › 《老师,您好!》教学设计
- › 《老师,您好!》练习设计
- › 《老师,您好!》教后记
- › 《老师,您好!》教学反思
- ›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老师你好》教学计划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老师,您好》教学实录与反思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老师,您好》教学实录与反思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老师,您好》教学实录与反思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老师,您好》教学实录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