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初中初一语文期中试题,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初一语文期中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2分)
一.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符号填入下列方框内
题 号 1 2 3 4 5 6
答 案
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诅咒(zhǔ) 摩挲(suō) 占卜(bǔ)
萦系(yíng)
B.攒成(cuán) 倏忽(shū) 殷红(yīn) 嗫嚅
(niè)
C.逾越(yú) 摒弃(bìn) 参错(cēn)
矫健(jiǎo)
D.献媚(mèi) 繁衍(yǎn) 挑衅(tiǎo)
剔透(tī)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建筑大师贝聿铭与法籍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
B.你是真的没有听到我的话呢?还是故意装作没听见?
C.1856年3月,俄、英、法等国在凡尔赛宫签订了《巴黎和约》。
D.它洗去我肺腑中的混浊,还我以洁净;它冲刷我骨子里的怯懦,还我以刚健。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新浪微博上的网友们不但佩戴了“绿丝带”表示对灾区的关心,而且利用微博平台做出了高效率的救
援行动。
B.该频道发扬媒体资源优势,使各地中学生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C.由于科学家的不懈研究,人们正在推广和发现深海生物的药用价值。
D.面对着黄河这一条承载了整个民族光荣与苦难的河流,没有一个中国人不会对它无动于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面子,不少孩子在外一掷千金;而为了孩子,一些家长在家“一切从简”。
B.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杳无音信了。
C.北京、大连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广大的中西部就业,两地学生已蠢蠢欲动。
D.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他人,结果可想而知,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普少习吏事(熟悉) 遂以名楼(著名) 主人处处款之(殷勤招待)
B.缘坡植牡丹(沿着) 四闼霞敞(门) 卒用其人(终于)
C.家人发箧视之(发现) 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 富人于五所园也(建筑园子)
D.以幽阴深邃奇(因为) 观其耸构巍峨(指黄鹤楼) 太祖乃悟(就)
6.将下列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_______
①唯有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丝毫依靠不了别人。
②认识到这一点,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
③如果这唯一 的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安慰他。
④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
A.②③④① B.③④①②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88分)
二.按要求回答问题(20分)
7.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按顺序订正在后面的空格中(4分)
恣情 怒行于色 轻妆淡抹 万籁俱寂
授于 著作等身 人声顶沸 屈指可数
销毁 仪表堂堂 相辅相成 金壁辉煌
8.根据提示补写各句或填写课文原句(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
(2)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每归私第,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之竟日。
(4)宋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有其比。
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纸、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
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许多市民纷纷登陆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
、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世的亲友,表达哀思。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内容。(不超过20个字)(2分)
(2)你对材料二的做法有何看法?请阐述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4玉树大地震发生后,灾区孩子们的家园没了,校园没了,此时,你想通过网络平台表达对他们的
鼓励,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呢?(简明、连贯、得体)(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回答下面两题。(4分)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背景材料】上次游玄都观写赏花诗后,刘禹锡又被贬出京,14年后重被召宫,写下本篇。诗中的种桃道
士指打击当时革新运动的当权者,刘郎指刘禹锡自己。
(1)开头两句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18分)
(一)阅读《板桥诵书》,完成11—14题。(7分)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然读书能自刻
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
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
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注释】
①殊:特别。②寝陋:丑陋。③易:轻视。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⑤畅:酣畅。⑥蓟匕
箸:调勺和筷子。
11.用“|”给下面句子标出一处停顿。(1分)
书有弗记者乎
12.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1)由迩达远( ) (2)或当食忘匕箸( )
- 初中初一语文期中试题
- › 初中初一语文期中试题
- › 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实验初中初一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及答案
- › 实验初中初一英语期末试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中初一语文期中试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中初一语文期中试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中初一语文期中试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中初一语文期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