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试卷初一年级语文试题» 正文

初一年级语文试题

[10-20 00:29: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试卷   阅读:8883
概要: (2)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3)“ 稻花香里说丰年 , 听取蛙声一片 ”(4)晴空一鹤排云上 ,(5)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共6分,可任选六空,但所选小题必须做完,不然缺、错一空则扣1分,扣完6分为止;对一空得一分。全做,全对,则奖3分。每空若有错别字、多字、漏字、语序不当现象的,该空就不得分。4.没有统一答案,符合要求即可。例如:“老奶奶,这儿的山水对您可有感情呢,这么多人在一起,偏偏只是跟您打招呼!”“老奶奶,这里的风景这么好,上面的风景还要好啊,您只要坚持一下,就会有更多的惊喜等着您呢。”(共3分。能调动老人积极性,语气委婉有礼貌,表达无语病,得3分。其余情况酌情扣分)5. (1)将“不”移到“相同”之前;(2)删掉破折号;(3)删去“我们家的四周全是花草树木,”;(4)将“五彩缤纷”改为“银色”或&ldqu
初一年级语文试题,标签:初一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2)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

(3)“ 稻花香里说丰年 , 听取蛙声一片 ”

(4)晴空一鹤排云上 ,

(5)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

共6分,可任选六空,但所选小题必须做完,不然缺、错一空则扣1分,扣完6分为止;对一空得一分。全做,全对,则奖3分。每空若有错别字、多字、漏字、语序不当现象的,该空就不得分。

4.没有统一答案,符合要求即可。例如:“老奶奶,这儿的山水对您可有感情呢,这么多人在一起,偏偏只是跟您打招呼!”“老奶奶,这里的风景这么好,上面的风景还要好啊,您只要坚持一下,就会有更多的惊喜等着您呢。”(共3分。能调动老人积极性,语气委婉有礼貌,表达无语病,得3分。其余情况酌情扣分)

5. (1)将“不”移到“相同”之前;(2)删掉破折号;(3)删去“我们家的四周全是花草树木,”;(4)将“五彩缤纷”改为“银色”或“白色”;(5)“猫捉老鼠”前加“玩”;(6)将“幅”改为“副”;(7)将“无数”改为“十几”。(共4分。改对1处得1分。修改超过5处的,从第6处起不管对错不得分。其他改法只要合理也得分)

6.(1)上,漫上 (2)连续不断 (3)正当,正在 (4)庄稼大丰收

(5)完全 (6)如果 (7)冲荡 (8)寂静(

7.(1)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

(2)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然)不认为快

(3)(它们)遇到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部被咬成两段。

8.不设统一答案。认为合理与否都多,关键看理由是否充分。示例:我认为是合适的,春冬的三峡给人美感,而作者引用诗句是告诉人们秋天的三峡给人悲凉的感觉,说明三峡四季会给游人不同的感受。与“良多趣味”一致。所以我认为合适。(4分)

9.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有特点。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10.傍不肯剿灭害虫,迅速彻底。(2分。宽对即可)

11.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2分)因为文中有表明时间的词:“早晨”、“中午”、“下午”、“夜晚或夜终于来了”。(1分,少写一个则不得分。)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下列特点:早晨,清新而明净明朗;中午,热烈;下午,平静、轻缓;夜晚,沉沉欲睡、惊醒。(4分,一点1分。)

共6分。意对即可。

12.越到秋天就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正在由青变黄,成熟。(3分)

13.

(1)这句话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中午时分的三峡之景描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2)这句说月亮“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形象地写出了在静谧的中秋之夜,晶莹剔透的月亮与山石和谐相生、相伴的美丽情景。

14.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5.示例:各位旅客,(得1分)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得1分)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然不同。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4分)

有称呼的得1分;有问好,表示欢迎之意的得1分;只要能从自然风光、物产资源、民情风俗、历史文化内涵等某二方面作相关介绍的得2分,写到一方面得1分;能紧扣两文内容的得1分。语言通俗易懂能吸引人的得1分。

16.每次都是生活中遇到麻烦,有需要无法满足而向树索取。而树总是竭尽所能地满足男孩子的要求,并为满足男孩的需要而快乐。

17.表明树为满足男孩需要而不计较个人得失,把男孩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

18.男孩是个不学无术自求索取,不知恩图报,冷漠无情的人。

作者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手法刻画这一形象

19.①男孩幼年时期对树的态度和成年后对树的态度形成对比。

②男孩成年后对树的冷漠无情与树对男孩的一如既往的关切形成对比。

20.“树”象征为别人无私奉献,而不求回报的人们。

21.可从学习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或谴责男孩不知回报之行为等角度写。

相关推荐: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同步练习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同步练习

上一页  [1] [2] [3] 


Tag:初一语文试卷初一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试卷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测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