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试卷七年级下文言文阅读复习题» 正文

七年级下文言文阅读复习题

[10-20 00:29: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试卷   阅读:8214
概要: 1.此段叙议赵普主要的思想性格是以天下事为己任,刚毅果断。2.文中叙述“尝奏荐某人为某官”的经过说明了什么?答:刚毅。3.正确理解“太祖乃悟,卒用其人”的一项是 (B )A.被赵普多次奏荐所感动。 B.赵普多次奏荐必是有用之人。C.太祖明白了,某人真有才能。D.经过调查某人真有才能。4.请有“/”线标出句中的停顿处,每句标一处。(2%)太祖/常劝以读书 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5.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寡学术:很少 手不释卷:放下龌龊循默: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卒用其人:终于6.找出与文中“以天下事为己任”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C)(2%)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跪而拾之以归。C、普又以其人奏。D、俱以假山显。7.请翻译:(2%)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家。8.学了本文后,对你的学习或生活有什么启发?(2%)第三单元:阅读《黄鹤楼》,回答1—5题。(19分)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七年级下文言文阅读复习题,标签:初一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1.此段叙议赵普主要的思想性格是以天下事为己任,刚毅果断。

2.文中叙述“尝奏荐某人为某官”的经过说明了什么?

答:刚毅。

3.正确理解“太祖乃悟,卒用其人”的一项是 (B )

A.被赵普多次奏荐所感动。 B.赵普多次奏荐必是有用之人。

C.太祖明白了,某人真有才能。D.经过调查某人真有才能。

4.请有“/”线标出句中的停顿处,每句标一处。(2%)

太祖/常劝以读书 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5.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

寡学术:很少        手不释卷: 放下

龌龊循默: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卒用其人: 终于

6.找出与文中“以天下事为己任”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C)(2%)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跪而拾之以归。

C、普又以其人奏。       D、俱以假山显。

7.请翻译:(2%)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家。

8.学了本文后,对你的学习或生活有什么启发?(2%)

第三单元:阅读《黄鹤楼》,回答1—5题。(19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4分)

(1)四闼霞敞 tà(2)费祎登仙 yī (3)州城西南隅 yú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坐窥井邑 城乡(2)遂以名楼 命名

(3)返憩于此 休息(4)州城西南隅 角落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4.文中概括黄鹤楼外观特征的句子是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为了说明黄鹤楼这一外观特征,具体描写黄鹤楼的位置,外观以及登楼所见的句子是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5分)

5.对这篇文章解释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 (C )

A. 费祎登仙的传说,给全文抹上了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

B.“荆吴形胜之最”这一句,是对黄鹤楼的重要性的扼要概括。

C.“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一组对偶,从正面突出了黄鹤楼的价值。

D.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文言文《于园》,完成6—9题(共14分)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富人于五所园也(建筑园子) ②主人处处款之 (殷勤招待 )

③缘坡植牡丹、芍药 (顺着、沿着) ④颓然碧窈(柔顺的样子,文中是指舒坦的意思。)

7.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0个字)。(2分)

写游于园的所见所感。

8.本文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说明于园假山堆砌的“奇特”的?神游其间,你有何感受?(4分)

本文作者是从“实奇”、“空奇”、“幽阴深遂奇”这几方面说明于园假山堆砌的奇特的。神游其间,仿佛置身大自然的岩壑林泉之中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园门迎接客人的。

②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的。

第六单元:(一)阅读白居易《观刈麦》,回答下列问题。

观刈表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观刈麦》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唐代大诗人。请再写出二句白居易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词语。

⑴小麦覆陇黄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妇姑荷箪食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右手秉遗穗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左臂悬敝筐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吏禄三百石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岁晏有余粮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诗句。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不需翻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描绘了哪两幅画面?借此揭示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香山居士 略 2.⑴同“垄”,指麦地 ⑵担 ⑶用手握着 ⑷破旧 ⑸古代容量单位 十斗为一石 ⑹晚3.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拷。4.这句诗细腻地刻画了刈麦者十分矛盾的心理。农民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得挺着、忍着,可见处境十分艰难。5.一幅画是一家农民麦收的辛勤劳碌的情景,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另一幅画描写了一位贫妇抱着孩子拾麦充饥的情景,提示了赋税的繁重。6.揭示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一语文试卷初一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试卷
上一篇:七年级阅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