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C. 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D. 我们要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并且及时改正。
15.教师节前夕同学们纷纷在“师恩似海”留言簿上给老师留言。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 , 。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请你仿照划线的句子,在后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注意:内容相关,句式相同。(2分)
二、阅读题(56分)
(一)阅读《羚羊木雕》,完成7—9题(共8分)
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
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过了一会儿,她拿着那只羚羊出来了。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过,看我呆会儿揍她!”
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16、上文中“我”说话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 (3分)
答:说话吞吞吐吐(结结巴巴)、欲言又止,主要因为“我”实在是难以开口说找万芳拿回羚羊
17、简析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3分)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答:心理描写,写出了“我”的伤心和自责
18、从上文中万芳对这件事的处理可以看出,万芳是一个怎样的小伙伴? (2分)
答:主要从“宽容”、“仗义”这两个方面来回答
(二)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16题。(16分)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 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 我(乙)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选文写了什么事?请概括一下。(2分)
梦中寻师
19、选文中甲处应填 B ;乙处应填 C 。(2分)
A.糊里糊涂 B.迷迷糊糊 C.模模糊糊 D.稀里糊涂
20、一般来说,孩子是期盼假期的,为什么“我”会觉得暑假“漫长”?(2分)
业务作者非常爱戴、敬佩老师,希望能够早点见到老师。
21、选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抒发了“我”怎样的感情?(4分)
抒情,议论。 抒发了自己的纯真之情,表现了对蔡老师强烈的思念。
22、“我”转到条件较好的县立学校去读书,为什么说“可惜”?(2分)
因为“我”离开了慈爱、公平、伟大的蔡老师。
23、文中最后一段, “哦,我才醒。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中的“看看那块席子”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
不能。那块席子是参照物,自己离开了那块席子,说明梦里寻师是真的,如果去掉就不符合实际了。
24、对下列句子人称代词分析正确的是一项是( B )(2分)
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 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A、选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读起来很别扭。
B、由于抒情的需要,变换人称,改用第二人称,这样可以直接抒发对蔡老师的思念、崇敬之情,显得更加亲切。
C、选文是回忆往事,用第三人称,这里是和蔡老师在一起,改用第二人称。
D、散文中可以叙事、议论、抒情,也可以将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交换使用,这样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三)、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共18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初一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 ›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测试题(湘教版)
- › 初一上册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复习试题
- › 2016秋初一上册英语月考试卷
- › 2016年初一上册英语第一次月考试题
- › 2016初一上册英语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
- › 2016年初一上册英语第一次月考试卷(冀教版)
- › 2016初一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 2016年秋期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有答案)
- › 2016年新版初一上册语文期中模拟试题
- › 2016初一上册语文期中模拟试卷(有答案)
- › 2016年初一上册生物期中试题
- › 2016初一上册生物月考试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一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一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一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一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