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C.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
D.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
连线中考:
一、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①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第三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③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④本文作者托物寓意,讽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味和昏庸,表达了自己痛感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2.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 策之不以其道 B.以俟夫现人风者得焉
C.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D.不以善小而不为
4.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正确的~项是()
A 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证明它们的存在有先有后。
B 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C.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也就没有伯乐,说明他们彼此依存。
D.虽然世上有伯乐,但不如千里马多,说明伯乐难得。
5.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________”,将人才比作“_____________”,而以伯乐喻指__________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6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7.《马说》的标点符号是现代人加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用问号结束。请根据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三、《马 说》答题:
7.本文作者是 , 代文学家。(2分)
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故虽有名马\ 虽千里不敢易也
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屋舍俨然 D.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策之不以其道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0.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
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五、 (节选自韩愈《马说》)
1.对上文第二段的4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1和2读音相同,意义不同。B.1和4读音不同,含义也不同。C.2和 3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
D.3和4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2.《马说》托物寓意,抨击当时“食马者”“不只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第三段,你认为他主张怎么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3.〈〈马说〉〉的标点符号,是现代人加的。有人指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问句(?)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或: 食: 等: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
安求其能千里也?
19.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3分)
- 五柳先生传和马说练习题附答案
- › 初二语文暑假作业:五柳先生传阅读题
- › 五柳先生传和马说练习题附答案
- › 九年级语文寒假作业—五柳先生传
- › 《五柳先生传》教案26
- › 语文家庭作业:五柳先生传
- › 人教版初二语文知识点大全:五柳先生传
- ›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马说》练习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五柳先生传和马说练习题附答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五柳先生传和马说练习题附答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五柳先生传和马说练习题附答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五柳先生传和马说练习题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