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作者当年在日本仙台是仅有的一个中国留学生,当地人把他当作稀有的人物;也正是因为他的“稀有”,才引来学校教职工的好奇,而对他多加关怀帮助,这是一种理解。但主要应该作另一种理解,到仙台受到优待,当然是出自日本人民的友好情谊,大多数普通日本民众都是善良友好的,尤其是对来自贫穷落后的中国的留学生更是关怀备至;而作者却不愿领受他们的关怀,宁愿把他们的关怀看成“物以稀为贵”。 “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这是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自己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认为日本友人对自己的关心,是出于对弱国国民的同情,而不是尊重,这对于有强烈爱国感情的鲁迅来说,自然感到无限辛酸。
7、居然睡安稳了。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入睡,但出乎意料地睡安稳了,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这又与后文作者愤然离开仙台形成反衬——生活艰难并没有使他离开,而学医救国美梦的破灭使他去寻求新的救国之路了。
8、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寓褒于“贬”。有意用“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写这位先生的啰嗦和固执,有意用“却”“也只得”等词语写“我”的不理解和不情愿,似乎表露了作者对这位先生执意要“我”搬家的不满,实际上生动地表现了日本人民对中国留学生的关怀。
9、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黑瘦”在全文出现两次,突出人物外貌的特征。几句话,就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的形象。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继续读下去,我们则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10、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
记藤野先生来上第一课时,说:(他)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
对此,有的同志这样解释:“写出藤野先生朴实而又学识丰富的风度。”
我们想反问一句:如果一位教师声调并非“缓慢而很有顿挫”,那么这位教师是否朴实?他的学识是否丰富?这大约是无从回答的,因为其间并无必然的联系。
鲁迅写他上课时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是记实。这正好反映出藤野先生为学生听课设想,使学生既能有所思索,又能记下笔记。倘若讲课平直,不大能启发学生思考;讲课速度太快,则记录困难,且又无暇思索。
是的,藤野先生不仅“介绍自己”时声调如此,后来因鲁迅解剖尸体而释然于怀,高兴地述说这一点时也“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那么这种声调,无疑是在课堂教学中养成的习惯了。
11、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不安”的是“讲义”(即课堂笔记)中有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改正,“感激”的是先生对“我”如此热情关心。先有“不安”,后有“感激”,符合人物心理活动过程。“不但……连……都……”构成递进,从程度和范围上作了强调,更充分地表达了对先生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12、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
鲁迅在谈到藤野先生担任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的时候,曾说:“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关于“使我很为难”目前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认为是鲁迅因中国有这种落后野蛮的习俗被外国知道而感到难为情,由此表示了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
第二种,认为主要是由于没有见过到底“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所以说不具体和清楚而感到“为难”,以自己的“为难”衬托了藤野先生尊重科学、重视调查的可贵精神。
第三种,认为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对旧中国弊病的深恶痛绝。许寿裳曾回忆,鲁迅学医,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救济中国女子的小脚,要想解放那些所谓‘三寸金莲’,使恢复到天足的模样。后来,实地经过了人体解剖,悟到已断的筋骨没有法子可想。……”从这一点出发,鲁迅回答藤野先生的问题,不是因不具体不清楚而“为难”,而是以沉痛而又复杂的心情具体回答了藤野先生提出的问题。藤野的叹息,表示他对中国缠足女子的深切关注和无限同情。
第二种和第三种意见都可以“言之有理”,第三种意见似更符合原文含义,不过要作一点补充,即“为难”似可解释为“难过”,鲁迅因藤野问及此事,又已经知道,对已缠足的女子,已无能为力,因而有难过的感觉。
13、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中国当时确实是弱国,这是多方面原因包括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造成的。但这并不能说明创造了灿烂文化的中国人都是低能儿。“弱国”与“低能”并无必然联系,其逻辑是十分荒谬的。直接端出对方心里所想的话,一方面揭示其荒谬,另一方面作为反语,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满腔的义愤。
14、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
- 藤野先生难句解析
- › 七年级语文家庭作业:《 藤野先生》练习题
- › 初二语文藤野先生词义辨析
- › 藤野先生难句解析
- › 初二语文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 › 《藤野先生》导学案1
- › 《藤野先生》创新教学设计
- › 初一藤野先生教案设计
- › 初二语文暑假作业:藤野先生作业
- › 初二语文同步练习—《藤野先生》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藤野先生难句解析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藤野先生难句解析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藤野先生难句解析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藤野先生难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