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变异后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后变异的结果
C.变异后自然选择的结果 D.人工选择后变异的结果
21.下表是某人的血浆、原尿、尿液成分的比较(单位:g/100ml)。其中的丙是( )
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甲 96 0.00 0.00 1.10 1.80
乙 90 8.00 0.10 0.72 0.03
丙 98 0.03 0.10 0.72 0.03
A.血浆 B.原尿 C.尿液 D.血浆和尿液
22.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的激素含量丰富,对各项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B.医院主要通过尿液直接检测人体内胰岛素的含量
C.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少年儿童的生长
D.幼年时期,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则会患呆小症
23.正常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
A.23对+X B.22对+XY C.23对+Y D.22对+XX
24.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的生长激素的生 物技术是( )
A.克隆技术 B.组织培养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细胞核移植法
25.下列各项说法中, 错误的是 ( )
A. 袁隆平的“籼稻9311” 是通过杂交育种培育而成的
B. 中国科学家已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转基因番茄
C. 英国科学家培育的“多莉羊”是克隆动物
D. 美国科学家运用诱变育种技术培育出“超级鼠”
2012-2013年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八年级生物试题
等级
题号 26 27 28 29 30 31 总分
得分
第Ⅱ卷 非选择题(50分)
说明:用蓝、黑色钢笔或者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26.(10分)豆制品因含丰富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等 有益成分,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是大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 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 A、D、E都属于 。
(2) A→B表示种子的萌发过程, 其中最先突 破[⑤] 的结构是[ ] 。
(3) C中把土壤中的水分运输到根、茎 、叶的结构是 , 该植株的主根不断伸长,主要是依靠根尖 区细胞不断进行有丝分裂、分化的结果。
(4) E是由D中的 发育而来, 在其发育成E之前必须经过重要的生理过程是 。
(5) 种植大豆的田地中往往不需多施加氮肥,原因是
(6) 种子萌发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有人提出在一定温度下“用低浓度盐水浸泡种子, 会加快种子的萌发”, 请你帮助完成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100粒大豆种子平均分为甲、 乙两组, 甲组浸泡在2%的食盐水中, 乙组浸泡在
中, 在相同条件下浸泡一段时间。
②将浸泡后的两组种子分别放入甲、乙培养皿中, 放置在温度适宜的地方并注意保湿。
③随时观察并记录甲、乙两组培养皿中已萌发的种子数, 并比较两组种子萌发的时间。
预测实验结果:
在甲、 乙两组种子萌发数目相同的情况下, 若所用时间 ( 填甲>乙或甲=乙或甲<乙) , 则说明2%的食盐水可以加快大豆种子的萌发。
27.(9分)人体的循环系统起着运输营养和废物的作用。下图为人 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其中A—D代表心脏的四腔,A为右心房,①~⑥表示血管(或血管网)请回答:
(1)血细胞中具有免疫作用的是 。
(2)在①~⑥中, 属于动脉血管。
(3)用箭头、字母和序号表示出体循环途径 ;血液能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其原因是 。
(4)①代表 部的毛细血管网,请写出一项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 。
(5)若④代表小肠内毛细血管网,用餐一段时间后,血液流经此处时发生的成分变化是:
减少, 和 增多。
28.(8分)人体能够依靠自身的调节能力对外界刺激进行灵敏地感知。请回答下列有关人体调节方面的问题:
(1)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2)一铁钉刺入某人的脚底,此人在未感觉到刺痛之前就有了抬脚缩腿反应,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内;随后此人感觉到疼痛难忍,这说明 。
(3)一位盲人“阅读”盲文小说后感动得泪流满面,他完成“阅读”和“理解”这两项反射活动的大脑皮层神经中枢分别是 、 。
(4)脊髓灰质炎是一种能够导致人体瘫痪的传染病,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该病属
于 传染病。让健康婴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这种糖丸属于 。
29.(8分)沂山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下图为森林公园内部分生物的关系示意图。请回答:
(1)森林公园中,兔的体色一般为灰色,有利于躲避敌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 。
(2)图中的消费者有 ,生态系统中兔与鼠之间的生态学关系为 ;如果因为某种因素导致狐的数量剧减,则短时间内兔与鼠的数量变化是 。
(3)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如果有人在附近开办工厂,导致森林公园发生重金属污染,则图中 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最高。
(4)该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通过 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较 (强/弱)。
30.(3分)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两种实验方案,这两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过几天后,观察结果。
方案一:将甲组灭菌放在无菌环境下,乙组放在自然环境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二: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环境下,乙组接种细菌(将细菌移植到落叶上)后放在无菌环境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其中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方案 ,因为 ;在此方案中 组为对照组。
31.(12分)下图为小华同学对自己家族中有无酒窝性状的调查示意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 回答下列问题:
(1) 人的有酒窝与无酒窝, 在遗传学中称为 。
(2) 依据调查示意图中的哪对夫妻组合, 能够迅速判断出显隐性性状? 。
(3) 若用B、b表示控制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基因, 则小华的基因组成为 。
(4) 如果小华的父母再生育一个孩子, 预计这个孩子为无酒窝的机率是 。请在下面用遗传图解的方式写出该计算过程:
- 2017年初中生物学业水平模拟试题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攻略
- › 2017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 ›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重视“两件大事”坚持“三个为主”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着重了解七大考点
- › 2017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
- › 2017高考地理备考指导:解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备考: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 ›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 › 2017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50道地理试题
- › 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趋势预测及指导
- › 2017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地理复习:河流专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初中生物学业水平模拟试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初中生物学业水平模拟试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初中生物学业水平模拟试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初中生物学业水平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