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风 内陆/蒙古、西伯利亚 东北季风、西北季风 寒冷干燥 小
季风气候的重要特征: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
8、地图册P25-26冬季最冷处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处是新疆吐鲁番、 夏季气温最低处是青藏高原。我国年降水最多处是台湾的火烧寮 ,年降水最少处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
9、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P38图2.32: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10、我国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洪涝和干旱(与夏季风的势力强弱和进退早晚有关,是影响最大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剧烈降温、大风、降水、霜冻)、台风(狂风暴雨、洪灾)等。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1、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如土地、阳光、森林、水等,非可再生资源如煤铁等矿产。
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因此要高度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把保护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 土地资源
1、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P47图3.4: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等。
2、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P48图3.5: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耕地:秦岭-淮河以北为旱地,秦岭-淮河以南为水田;林地:有东北林区(最大)、西南林区、东南林区);草地主要分布在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北地区。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①总量丰富(居世界第3),但人均量少(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3);②土地类型多样;③山区面积广大,难以利用的土地多。
6、我国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第三节 水资源
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绝大多数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其余大部分为地下淡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径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横截面的河水水量)的算术平均值,衡量淡资源多少的指标。单位:立方米/秒。
2、我国水资源从空间分布规律P52图3.9: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沿海多,内陆少。原因是: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水土分布不均的影响: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耕)地多水少,水土配合不合理,南方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易发生干旱导致减产。
3、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跨流域调水。
P53图3.11,地图册P30为解决西北、华北缺水,我国正在实施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其总体方案是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取水,分西线、中线、东线三路向北调水。东线工程基本上是沿京杭大运河向北调水、中线工程是从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穿黄河调入华北的北京、天津。西线工程是在长江上游的干支流取水调入黄河上游(西北地区)。
4、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夏季多,冬春少。
原因: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是夏秋多,冬春少。
影响:夏季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生长有利;但容易造成夏涝、春旱。
5、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兴建水库
水库可在丰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兼具防洪、灌溉、发电、供水、航运等多种功能。
6、导致水资源紧张的人为原因:
(1)水污染严重,解决措施:防治水污染;
(2)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解决措施: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
“世界水日”:每年的3月22日;“中国水周”:每年的7月1日至7日。
第四节 海洋资源
1、我国的海域范围:内海(渤海、琼州海峡)、领海(12海里)、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200海里),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3。
2、海洋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化学资源和海洋能源等。
3、地图册P31舟山渔场是我国近海最大的渔场(位于长江入海口、寒暖流交汇处,大量浮游生物聚集,鱼类饵料丰富)。渤海湾西部沿岸的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地势平坦、海滩宽广,风多雨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改业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或渔业)等部门。
2、九大商品粮基地P65图4.1:东北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长江流域的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平原、太湖平原;以及珠江流域的珠江三角洲。
3、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①东西部生产差异:东部季风区-种植业、林业、渔业,西部非季风区-畜牧业;(东耕西牧)
②南北方生产差异地图册P32-33:粮食作物-南稻北麦
地区 农作物熟制 耕地类型 农作物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棉花
北方 两年三熟(华北)
一年一熟(东北) 旱地 小麦 花生、(大豆) 甜菜 三大棉区:新疆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分界线 秦岭—淮河
南方 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田 水稻 油菜 甘蔗
③垂直差异:海拔高度的不同也会影响到农作物的分布。
4、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农业,是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
第二节 全面协调发展的工业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其发展水平标志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2、工业部门的分类:①按产品类型分:钢铁/机械/造船/纺织/化学/电力/电子工业等;
②按产品用途分:重工业(产品用于生产)和轻工业(产品用于生活)。
3、我国工业分布:形成了沿海、沿(长)江、沿(黄)河、沿(铁路)线的分布大势。
P73图4.10长江沿线的重要工业城市有: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攀枝花等。
沿海四大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全国最大重工业基地;(鞍安、本溪、沈阳、大连等)
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全国第二大综合性工业基地。(北京、天津、唐山等)
沪宁(南京)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全国最大轻工业基地。(广州、深圳、珠海等)
4、影响工业分布的条件:矿产资源、交通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劳动力成本以及所在地区的农业基础等。
- 八年级地理复习教案
- ›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归纳讲解
- ›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详解
- › 八年级地理下册期中测试卷
- › 2016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试题
- › 八年级地理下册2016年中考试题归类
- ›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试题
- › 八年级地理下册2016年中考试题归类
- › 2016年八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 › 2016年八年级地理下册会考试题(带答案)
- › 八年级地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测试题(附答案)
- › 八年级地理工业同步测试题
- › 八年级地理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测试题(带答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地理复习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地理复习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地理复习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地理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