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地理,精品小编特地整理了这篇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详解,希望大家喜欢!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北半球、大部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且四季明显
海陆兼备
与周边国家的比较
二、辽阔的国土
1、国土面积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世界第三
陆上疆界长22000多千米
有陆上邻国14个
海洋面积--领海等海域约300万平方千米
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
蓝色国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2、疆域的四至点
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南:曾母暗沙
东: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西:帕米尔高原
南北相距—5500Km 东西相距--5000Km
3、疆界及临国
陆上疆界--22000Km
海岸线—18000Km
陆上临国:朝、俄、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海上临国:韩、日、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三、行政区域的划分
1、三级行政区划:
A)省、自治区、直辖市
B)县、自治县、自治州、市
C)乡、镇、民族乡
2、省级行政单位:共34个
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首都北京
分布:
东北:3省~黑、吉、辽
北部:4省区~内蒙古、陕、甘、宁
西部:3省区~新、青、藏
西南:3省~云、贵、川
东南:7省~苏、浙、闽、台、琼、皖、赣
带方向:8省~“两湖两广两河山”
鄂、湘、粤、桂、冀、豫、晋、鲁
直辖市: 4市~京、津、沪、渝
特别行政区:2个~港、澳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第一阶梯:青藏高原 4000米以上 世界屋脊
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2、第二阶梯: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1000~2000米
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第三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多低于500米以下
大陆架是第三阶梯自然延伸到海洋中的部分-水深不足200米
二、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五种地形齐全
2山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3
3山地、高原两者约占全国近60%
三、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1、主要山脉
①东-西走向:——三横
A)天山~阴山
B)昆仑山~秦岭
C)南岭
②东北-西南走向:——三纵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长白山~武夷山
C)台湾山脉
③西北-东南:
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④南-北走向:
横断山脉~贺兰山~六盘山
⑤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中国主要山脉
2、四大高原、四大盆地
①高原:青藏高原 ——雪山连绵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
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 ——地面崎岖
②盆地:准噶尔盆地——北疆
塔里木盆地——南疆
柴达木盆地——青海
四川盆地
3、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①平原: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②丘陵: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www.kmf8.com
4、常见地质灾害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多与环境保护不利,水土流失严重有关
中国火山、地震带分布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一、南北气温差异
等温线--是在地图上把气温值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
二、冬季一月气温状况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气温由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2、原因:
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B)冬季风寒冷空气南下,对北方影响显著
3、我国一月0度等温线:
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一线)
三、夏季气温状况
1、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南北温差小,全国普遍高温
2、形成原因: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白天较长,
获得光热较多
四、我国极端气温
漠河 吐鲁番
五、温度带的划分
1、温度带的划分依据:积温
积温:把≥10 ?C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合,叫做活动积温。
2、我国五个温度带的名称与分布
寒温带:黑龙江的漠河一带地区
中温带:东北大部、内蒙古、新疆北部
暖温带:华北大部、秦岭-淮河以北、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新疆南部
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南广大地区
热带:云南-广东-台湾南部、海南岛及南海诸岛
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青藏高原大部
六、东西干湿差异
1、等降水量线概念:
在地图上把年平均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2、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征:
A)年降水量分布特征:
东部多,西部少;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B)形成原因:
①水汽主要来自东南和西南海洋
②来自海洋上的夏季风输送大量水汽
3、我国等降水量线分布:
A)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
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大兴安岭-阴山-兰州-拉萨
4、我国的干极和雨极
托克逊 火烧寮
年降水量
七、干湿区的划分
1、湿润区: >800毫米,降水量>蒸发量
2、半湿润区: <800毫米,降水量>蒸发量
3、半干旱区: <400毫米,降水量<蒸发量
4、干旱区: <200毫米,降水量<蒸发量
八、降水随时间的变化
1、降水量的年变化柱状图
2、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A)降水集中在夏季
-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详解
- ›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归纳讲解
- ›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详解
- › 八年级地理下册期中测试卷
- › 2016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试题
- › 八年级地理下册2016年中考试题归类
- ›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试题
- › 八年级地理下册2016年中考试题归类
- › 2016年八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 › 2016年八年级地理下册会考试题(带答案)
- › 八年级地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测试题(附答案)
- › 八年级地理工业同步测试题
- › 八年级地理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测试题(带答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详解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详解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详解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