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张刚给小雯写了封信。信里有一幅画,画的是一个破门洞上,贴着一只大大的眼睛。张刚在画下边写了一句话:小雯,我对不起你。因为我害怕那一只只大大的眼睛。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故事。(3分)
8.阅读文章,以“贴在门上的眼睛” 为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
9.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6分)
(1)其实不过一层四间的茅草土坯屋,连一阵风都能刮垮,屋旁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木杆,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
(2)突然张刚感到心里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撞得张刚生疼,撞得他眼睛里禁不住有了泪花。
10.作者所写的这件事,引发了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5分)
(二)阅读《看穿食品包装上的噱头》,完成11-14题。(共16分)
①对于生命来说,水比阳光更重要。地球之所以物种繁茂,生命昌盛,是因为有约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
②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经科学测定,一个身体质量为70千克的成年人,分布在各种组织和骨骼中的体液达到45~50千克,占体质的65%~70%。一个人的胚胎发育到3天时,所含的体液达97%,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蜇等)所含的水一样多;发育到3个月时,所含的体液达91%;新生儿身上含水量达80%;1岁以上的孩子身体内的含水量就和成人一样了。
③原始生命在海洋中诞生以后,海洋中的生物逐渐向陆地迁移,并把诞生地的海水带到自己的体内,而在后代中留下了从海洋起源的印记,这一点人类也不例外。为了说明人身上的血液与大洋中的纯海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前苏联科学家弗•杰普戈利茨还特地对海水和人类血液进行了对比测量,结果发现海水和人血中溶解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惊人地接近。在海水中,氯为55.0%,钠为30.6%,氧为5.6%,钾为1.1%,钙为1.2%,其他元素为6.5%;而在人血中,氯为49.3%,钠为30.0%,氧为9.9%,钾为1.8%,钙为0.8%,其他元素为8.2%。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人类来自海洋的最好佐证。
④海水的固有特征就是带有咸味,否则不成其为海水。人体血液中就带有这种海水特有的稍咸的味道。当你在进食时,如果不慎咬破舌头,伤口流出了血,你就尝到了血的咸味。经测定,人血的含盐度一般为1%左右,比普通海水的平均含盐度低一些,而且,科学家在考察地球历史中发现,在原始生命诞生时期,海洋中并没有那么多的盐分,比今日要低得多。之后大陆上的盐分逐渐随水流注入海洋,海水才慢慢变得咸起来。而在鱼类进化到两栖类,并由海中登上陆地的时候,其咸度就相当于现在人血的咸度。会不会是因为人类的远祖在登陆时只带上了当时的海中物质,并以此代代相继,所以人血的含盐度就比现在的海水要低一些呢?
⑤这个道理在医学上得到了普遍承认,当人体因某种疾病而大量失水时,或者出血过多时,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给患者静脉中注射生理盐水。出汗过多,人的机体就会因失水失钠而致病,这时向人体内部“海洋”中补充“海水”,就是维持生命必需的。
⑥如此看来,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生物进化教科书。它告诉人们:海洋,孕育了世间的生命,她是所有生物的母亲,也是我们人类的母亲!
11.在作者看来,“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这个“奇妙”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简洁的文字归纳在下面。(2分)
12.第③段的划线句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3.请你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6分)
(1)这个道理在医学上得到了普遍的承认。
(2)经测定,人血的含盐度,一般为1%左右,比普通海水的平均含 盐度(3%—35%)要低一些。
14.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5分)
三、古诗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5分)
牧童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5.《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水墨图,请你给这幅图拟一个标题。(2分)
16.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向往怎样一种生活?(3分)
(二)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17---19题(10分)
(一)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
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从流飘荡 ( ) ② 猛浪若奔 ( )
③互相轩邈 ( ) ④窥欲忘反 (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19.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20—23题(10分)
东瓯之人谓火为虎,其称火与虎无别也。其国无陶冶而覆屋以茅,故多火灾,国人咸苦之。海隅之贾人适晋,闻晋国有冯妇善搏虎,所在则其邑无虎,归以语东瓯君。东瓯君大喜,以马十驷、玉二瑴、文锦十纯,命贾人为行人,求冯妇于晋。冯妇至,东瓯君命驾虚左,迎之于国门外,共载而入,馆于国中,为上客。明日,市有火。国人奔告冯妇,冯妇攮臂从国人出,求虎弗得。火迫于宫肆,国人拥冯妇以趋火,灼而死。于是贾人以妄得罪,而冯妇死弗悟。
2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2分)
(1)国人咸苦之 (2)冯妇攮臂从国人出
21.下列句中的“于”与“求冯妇于晋”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欲报之于陛下也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受地于先王
22.翻译句子(3分)
于是贾人以妄得罪,而冯妇死弗悟。
23.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什么感悟?(3分)
二、 四.作文(65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畏艰险的攀登,才能到达无限风光的险峰;积极进取地攀登,才能完成更上层楼的夙愿;持之以恒地攀登,才能实现远大宏伟的理想……请以“攀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我手写我心,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学校、老师和本人的真实名字。
- 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及答案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攻略
- › 2017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 ›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重视“两件大事”坚持“三个为主”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着重了解七大考点
- › 2017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
- › 2017高考地理备考指导:解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备考: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 ›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 › 2017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50道地理试题
- › 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趋势预测及指导
- › 2017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地理复习:河流专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及答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及答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及答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