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三学习辅导初三语文辅导资料初三语文试卷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 正文

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

[05-18 21:30:48]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三语文试卷   阅读:8295
概要: 12.品味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13.批注,是对文章的语言、内容、结构等方面加以赏析点评,请从文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作批注。(4分)14.在你的童年时光,一定也有 “最美的一幅画”,请你将这幅画描写出来。(100字左右)(4分)(三)(15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
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标签:初三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12.品味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13.批注,是对文章的语言、内容、结构等方面加以赏析点评,请从文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作批注。(4分)

14.在你的童年时光,一定也有 “最美的一幅画”,请你将这幅画描写出来。(100字左右)(4分)

(三)(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15.请利用《新华字典》查阅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豁然开朗( ) (2)俨然( )

(3)处处志之( ) (4)问君何能尔(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7.发挥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展现的画面。(4分)

18.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和《饮酒》中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请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3分)

三、写作(55分)

19.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有个人一天在路上看到一只蚕茧,就把它带回家。于是,不久这只蚕茧终于开始蠢蠢欲动了,可是很长时间小蝴蝶好像卡在茧中无法挣脱出来。好心驱使他用剪刀剪开蚕茧,小蝴蝶终于顺利脱壳而出。但遗憾的是,不久因无力飞翔而死。此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我帮助它,它反而死了呢?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帮助》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 ①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天涯若比邻 ③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 ⑤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⑥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⑦沉舟侧畔千帆过 ⑧入则无法家拂士 ⑵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此题的要求严格,每句中添一字、漏一字或错一字则该空不得分。) 2.(1)sè 钻(2)①一抹 ②飘落(3)“它日渐干枯,模样也变得越来越难看了。”或“它日渐干枯,模样变得越来越难看了。”(4)示例:它想:“这下冬天不用发愁了,到时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着重从虫子内心高兴、愉悦、满足的角度来描写,语句通顺、连贯即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不是心理活动的不得分。) 3. (1)《水浒传》中,林冲误入白虎堂,被刺配沧州。两公差被陆虞候收买,途中百般折磨林冲,在野猪林把林冲绑在树上,想打死他。危急时刻鲁智深救下林冲,又护送他安全到达沧州府。(2) 外祖母(1分) 对“最感动的一幕”的描述要求语言简洁,表述清晰、完整。(2分)示例:在去往尼日尼的船上,外祖母给“我”讲各种稀奇古怪的故事。 4.(1)要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表达对语文的理解。示例: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她传承着人类文明。(2分,形象比喻,句式相同,内容相符)(2)①鲁迅的意思:要博览群书,读各种各样的好书。②柯勒律治的意思:读书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思考,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2分,意思对即可)(3)提示:回答此题有一点难度。它要求对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要有一个整体把握,不能以偏概全。示例:你们想想,“绿油油的西瓜地”, “金灿灿的麦地”,多么富有生机,富有诱惑力!语文就该像今天的语文课一样生动、有趣、有收获,不是吗?(回答应结合本课内容,有创意为好,观点对即可。3分)(4)示例:语文很广阔,亦很丰富;语文很生动,亦很美丽;猜字谜,背成语,对对子,诵诗书,学习语文不亦乐乎。我愿与语文同行。(2分,能围绕话题连贯展开,字数符合要求即可)

二、(一)5.主要采用了(4分)列数字,作比较。突出了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了城市;使说明内容具体而有说服力。(说明方法、好处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6.“城市文化”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或者:“城市文化”是城市人群生活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用原文回答和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都可,意思对即可。) 7.示例:城市人口密集使城市交通堵塞。或交通堵塞使许多城市患上“肠梗阻”。(要求能准确推断过度句子的内容。) 8.因为城市正面临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工作压力大等问题。(用原文回答和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都可,凡大意相同均酌情给分) 9.示例:(1)政府须注重城市的科学规划。(2)城市发展中既要继承民族传统,也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3)保护城市生态环境。(4)处理好城市发展中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问题。(6分,一个问题或观点2分,其它能从材料中引出的合理观点均可给分。)

(二)10.写外甥女对大自然的向往;点题;引出“我”对美好的童年生活的回忆。(内容和作用各占2分。) 11.(1)春天探访杂草丛生的后院;(2)夏天在荷塘嬉戏,在河边唱歌;(3)秋日在稻田里守护我们的游戏阵地;(4)冬天在旷野上奔跑;(5)傍晚时倾听母亲的呼唤。(能答对四点即可得满分。) 12.意在告诉孩子们除了童话书能给我们带来美丽的故事,像“野孩子”一样在大自然里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更可以带来美丽的回忆。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内容和作用各占2分。) 13.示例:句子:听风吹看麦浪,哼着云一般的歌。批注:这句话运用了一些列动词“听”、“看”、“哼”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我的自由自在和怡然闲适的心情。(要有具体的分析,无分析得一半分。) 14.示例:傍晚,飞出去又飞回来的一两只鸟,不停地绕着屋檐上下翻飞,似乎在寻找他们的归巢。我从野地里提着一篓猪草回家,望着翻飞在屋檐下的轻盈的鸟,痴痴发呆。(情境要合理,描述要生动,否则应酌情扣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试卷初三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三学习辅导 - 初三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三语文试卷
上一篇:初三语文诗歌诗词赏析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