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三学习辅导初三数学辅导资料初三数学试卷中考数学新定义型试题整理汇集(有答案)» 正文

中考数学新定义型试题整理汇集(有答案)

[10-20 00:48:49]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三数学试卷   阅读:8631
概要: 专项十三 新定义型与高中知识渗透型问题(43)7.(2012湖南湘潭,7,3分)文文设计了一个关于实数运算的程序,按此程序,输入一个数后,输出的数比输入的数的平方小 ,若输入 ,则输出的结 果为A. B. C. D. 21世纪教育网【解析】输入一个数后,输出的数比输入的数的平方小 ,若输入 , ,则输出的结 果为6。【答案】选B。【点评】新的运算程序,要求按程序进行运算。9.(2012湖北随州,9,3分)定义:平面内的直线 与 相较于点O,对于该平面内任意一点M,点M到直线 , 的距离分别为a、b,则称有序非负实数对(a,b)是点M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定义,距离坐标为(2,3)的点的个数是( )A.2 B.1 C.4 D.3解析:根据定义,“距离坐标”是(1,2)的点,说明M到直线l1和l2的距离分别是1和2,这样的点在平面被直线l1和l2的四个区域,各有一个点,即可求出答案.答案:C点评:此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解题的关键是要注意两条直线相交时有四个区域。解答此类新定义类问题,关键是要理解题意,根据新定义来解
中考数学新定义型试题整理汇集(有答案),标签:初三数学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专项十三 新定义型与高中知识渗透型问题(43)

7.(2012湖南湘潭,7,3分)文文设计了一个关于实数运算的程序,按此程序,输入一个数后,输出的数比输入的数的平方小 ,若输入 ,则输出的结 果为

A. B. C. D. 21世纪教育网

【解析】输入一个数后,输出的数比输入的数的平方小 ,若输入 , ,则输出的结 果为6。

【答案】选B。

【点评】新的运算程序,要求按程序进行运算。

9.(2012湖北随州,9,3分)定义:平面内的直线 与 相较于点O,对于该平面内任意一点M,点M到直线 , 的距离分别为a、b,则称有序非负实数对(a,b)是点M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定义,距离坐标为(2,3)的点的个数是( )

A.2 B.1 C.4 D.3

解析:根据定义,“距离坐标”是(1,2)的点,说明M到直线l1和l2的距离分别是1和2,这样的点在平面被直线l1和l2的四个区域,各有一个点,即可求出答案.

答案:C

点评:此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解题的关键是要注意两条直线相交时有四个区域。解答此类新定义类问题,关键是要理解题意,根据新定义来解决问题.

13.(2012山东省荷泽市,13,3)将4个数a、b、c、d排成两行、两列,两边各加一条竖线段记成 ,定义 =ad-bc,上述记号就叫做二阶行列式,若 =8,则x=_____.

【解析】由题意得,(x+1)2-(1-x)2=8,整理,得4x=8,所以x=2.

【答案】2

【点评】由题目中所提供的条件,把问题转化为完全平方公式及方程,通过解方程求未知数的值.

1. (2012年四川省德阳市,第7题、3分.)为确保信息安全,信息需加密传输,发送方由明文→密文(加密);接收方由密文→明文(解密).已知加密规则为:明文a,b,c,d对应密文, , , , .例如:明文1,2,3,4对应的密文5,7,18,16.当接收方收到密文14,9,23,28时,则解密得到的明文为

A. 4,6,1,7 B. 4,1,6,7 C.6,4,1,7 D.1,6,4,7

【解析】根据对应关系,4d=28可以求得d=7;代入2c+3d=23得c=1;在代入2b+c=9得b=4;代入a+2b=14得a=6.

【答案】C.

【点评】本题的实质是考查多元方程组的解法.从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入手,通过代入消元,求出各个未知量,从而进一步理解把“未知”转化为“已知”和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思想方法.

21. (2012浙江省绍兴,21,10分)联想三角形外心的概念,我们可引入如下概念:

定义:到三角形的两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叫做此三角形的准外心.

举例:如图1,若PA=PB,则点P为△ABC的准外心.

应用:如图2,CD为等边三角形ABC的高,准外心P在高CD上,且PD= ,求∠APB的度数.

探究: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斜边BC=5,AB=3,准外心P在AC边上,试探究PA的长.

【解析】应用:先根据准外心的概念可知,等边三角形的准外心位置应分三种不同的情况来分析:①PB=PC;②PA=PC;③PA=PB,经过计算按来确定哪种情况符合题意,然后在符合题意的条件下求出∠APB的度数;探究:先根据准外心的概念可知,直角三角形的准外心位置应分三种不同的情况来分析:①PB=PC;②PA=PC;③PA=PB,经过计算按来确定哪种情况符合题意,然后在符合题意的条件下求出AP的长.

【答案】应用:解:若PB=PC,连结PB,则∠PCB=∠PBC.

∵CD为等边三角形的高. ∴AD=BD,∠PCB=30°,

∴∠PBD=∠PBC=30°,∴PD= DB= AB.

与已知PD= AB矛盾,∴PB≠PC.

若PA=PC,连结PA,同理可得PA≠PC.

若PA=PB,由PD= AB,得PD=BD,∴∠ADB=60°.

故∠APB=90°.

探究:解:若PB=PC,设PA=x,则

∴x= ,即PA= .

若PA=PC,则PA=2.

若PA=PB,由图知,在Rt△PAB中,不可能,

故PA=2或 .

【点评】这事一道新概念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新概念的含义,然后结合有关图形性质分情况进行计算验证.

  www.kmf8.com

上一页  [1] [2] 


Tag:初三数学试卷初三数学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三学习辅导 - 初三数学辅导资料 - 初三数学试卷
上一篇:中考数学阅读理解型问题试题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