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1)-1.
(2)①过点A作AE⊥x轴于点E,过点B作BF⊥x轴于点F.
当x=- 时,y=(- )2= ,
即OE= ,AE= ,
由△AEO∽△OFB,得: .
设OF=t,则BF=2t,
∴t2=2t,解得t1=0(舍去),t2=2.
∴B(2,4).
②过点C作CG⊥GF于点G,∵△AEO≌△BGC,
∴CG=OE= ,BG=AE= .
∴xc=2- = ,yc=4+ = ,
∴点C( , ).
设过A、B两点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x2+bx+c,由题意得
解得
∴经过A、B两点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x2+3x+2.
当x= 时,y=-( )2+3× +2= ,所以点C也在抛物线上.
故经过A、B、C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x2+3x+2=-(x- )2+ .
平移方案:先将抛物线y=-x2向右平移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 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x- )2+ .
【点评】:本题是一道几何与代数的综合题,综合考查正方形、矩形、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抛物线、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试题,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26.(2012四川内江,26,12分)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为直线BC上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为边作菱形ADEF(A、D、E、F按逆时针排列),使∠DAF=60°,连接CF.
(1)如图13─1,当点D在边BC上时,求证:①BD=CF,②AC=CF+CD;
(2)如图13─2,当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结论AC=CF+CD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请写出AC、CF、CD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13─3,当点D在边CB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AC、CF、CD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解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和菱形的性质发现等线段、等角,证明△ABD≌△ACF解决.(2)图形直观,CF最长,显然(1)中结论不再成立,这时模仿(1)中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看同样字母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仍然全等,进而解决问题.(3)总结(1)(2)发现那三条线段之间就是最长的一条等于较短的两条线段之和,可以画出图形直观感受或证明发现.
【答案】解:(1)①∵△ABC是等边三角形,∴A B=AC,∠BAC=60°.
∵四边形ADEF为菱形,∴AD=AF.
∵∠BAC=∠DAF=60°,∴∠BAC-∠DAC=∠DAF-∠DAC,即∠BAD=∠CAF.
∴△ABD≌△ACF.∴BD=CF.
②∵AC=BC=BD+CD,且由①BD=CF,∴AC=CF+CD.
(2)不成立.存在的数量关系为:CF=AC+CD.
理由:由(1)同理可得△ABD≌△ACF,∴BD=CF.
∵BD=BC+CD=AC+CD,∴CF=AC+CD.
(3)CD=AC+CF.
补全图形13─3.
【点评】此题属于几何中的结论开放题,并具有探究性,让学生在图形变化过程中感受恒不变的数学现象,渗透了运动与变化的数学思想,体现了几何图形的直观性.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顺着题目铺设好的台阶一步一步走,顺着前题提供的思考方向“顺藤摸瓜”,求同存异,大胆猜想、探究.
26. (2012山东省临沂市,26,13分)如图,点A在x轴上,OA=4,将线段OA绕点O顺时针旋转1200至OB位置,
(1)求点B的坐标;
(2)求经过点A、O、B的抛物线解析式;
(3)在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P、O、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析】(1)作BC⊥x轴,垂足为C ,由旋转的定义,可得∠BCO=900,∠BOC=600,OB=4,应用三角函数可直接求得点B 的坐标;
(2)根据(1)的结论,结合图形,可得点O(0,0),点A(4,0),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得抛物线解析式;
(3)以点P、O、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存在三种形式,即OP=OB,PO=PB,BO=BP,分别讨论三种情况,成立的就存在点P;
解:(1)如图,过点B作BC⊥x轴,垂足为C ,∵OA=4,将线段OA绕点O顺时针旋转1200至OB位置,∴∠BOC=600,OB=4,∴BC=4×sin600=4× = ,OC=4×cos600=4× =2,∵点B在第三象限,∴点B(-2,- );
(2)由函数图象得,抛物线通过(-2,- ),(0,0),(4,0)三点,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bx,由待定系数法得, ,解得 ,∴此抛物线解析式为y= .
(3)存在。
理由:如图,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 ,解得 ,直线 与x轴的交点为D。设点P(2,y),
①若OP=OB,则22+|y|2=42,解得y=± ,即
P点坐标为(2, )或(2,- ),又
点B(-2,- ),∴当P点为(2, )时,
点P、O、B共线,不合题意,舍去,故点P坐标为(2,- );
②若BO=BP,则42+|y+ |2=42,解得y= ,点P坐标为(2,- );
③若PO=PB,则22+|y|2=42+|y+ |2,解得y= ,点P坐标为(2,- );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只有一个,其坐标为(2,- )。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运用,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函数图象交点的求法、勾股定理的应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4.(2012浙江省义乌市,24,12分)如图1,已知直线y=kx与抛物线 交于点A(3,6).
(1)求直线y=kx的解析式和线段OA的长度;
(2)点P为抛物线第一象限内的动点,过点P作直线PM, 交x轴于点M(点M、O不重合),交直线OA于点Q,再过点Q作直线PM的垂线,交y轴于点N.试探究:线段QM与线段QN的长度之比是否为定值?如果是,求出这个定值,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3)如图2,若点B为抛物线上对称轴右侧的点,点E在线段OA上(与点O、A不重
合),点D(m,0)是x轴正半轴上的动点,且满足∠BAE=∠BED=∠AOD.继续探
究:m在什么范围时,符合条件的E点的个数分别是1个、2个?
24.【解析】(1)将点A代入y=kx可求出k的值。再由勾股定理求出OA的长。
(2)首先讨论QH与QM重合时易知 =2;当QH与QM不重合时,易知△QHM∽△QGN, .
(3)延长AB交x轴于点F,过点F作FC⊥OA于点C,过点A作AR⊥x轴于点R,易知△AOR∽△FOC,即 ,可求得OF的长即可求出F的坐标。设点B(x, ),过点B作BK⊥AR于点K,则△AKB∽△ARF, ,可求B的坐标,易求得AB的长。也可设出直线AF,将A、F代入求其解析式,然后将其与抛物线联立,求出B的坐标,进而求AB的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开放探索型问题试题整理汇集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攻略
- › 2017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 ›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重视“两件大事”坚持“三个为主”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着重了解七大考点
- › 2017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
- › 2017高考地理备考指导:解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备考: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 ›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 › 2017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50道地理试题
- › 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趋势预测及指导
- › 2017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地理复习:河流专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开放探索型问题试题整理汇集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开放探索型问题试题整理汇集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开放探索型问题试题整理汇集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开放探索型问题试题整理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