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Cu(OH)2]沉淀,而题中没加沉淀符号,故C书写错误;
D、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故D书写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6.(2012•宜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H<7的雨水叫酸雨 B.pH<7的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弱 C.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是碱性溶液 D.使用pH试纸应先用蒸馏水润湿
考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 A、根据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判断;
B、根据pH<7的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判断;
C、根据酚酞遇碱变红判断;
D、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判断;
解答: 解:A、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故A错误;
B、pH<7的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故B错误;
C、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是碱性溶液,故C正确;
D、使用PH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相当于稀释了被测液的酸碱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只有在平时实验操作中认真操作,才能解答好本题.
7.(2012•宜宾)下列对有关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分类 不同类物质
A 干冰、白酒、加碘盐、食醋 混合物 干冰
B CaO、H2O、P2O5、K2CO3 氧化物 H2O
C HgO、NaOH、KCl、P4(白磷) 化合物 P4(白磷)
D 甲烷、乙醇、硝酸钾、葡萄糖 有机物 硝酸钾
A.A B.B C.C D.D
考点: 物质的简单分类;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根据以上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白酒、加碘盐、食醋均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均属于混合物;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物质的分类正确.
B、CaO、H2O、P2O5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均属于氧化物;K2CO3而是由钾、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物质的分类错误.
C、HgO、NaOH、KCl均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化合物;而P4(白磷)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物质的分类正确.
D、甲烷、乙醇、葡萄糖均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有机物;硝酸钾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故物质的分类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分类的知识,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抓住混合物、氧化物、化合物、有机物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8.(2012•宜宾)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除使用托盘天平(带砝码)和药匙外,还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 )
A.玻璃棒 B.烧杯 C.100mL量筒 D.胶头滴管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分析: 根据称量易潮解或腐蚀性药品的注意事项考虑.
解答: 解:由于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直接放在天平上或纸上,应该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所以还要用到烧杯.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的技巧是要熟记用天平称量的药品是否具有腐蚀性或易潮解.
9.(2012•宜宾)先取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乙反应更剧烈;再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丁>丙>乙>甲 D.乙>甲>丁>丙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且位置越靠前,反应越剧烈;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将这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盐酸中,只有甲、乙发生反应并产生气泡,而且乙反应更剧烈,说明甲和乙排在氢前,且乙在甲的前面,丙、丁排在氢后.将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说明丁在丙的前面.所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乙>甲>丁>丙.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10.(2012•宜宾)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2.2 16.2 0.9
反应后质量/g a 4.4 8.1 1.8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 B.a=15 C.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 D.Z为化合物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 在一密闭容器中,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求X的待测值;则由物质的增加或减少,可推测反应物与生成物等信息.
解答: 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格中的数字可知:10+2.2+16.2+0.9=a+4.4+8.1+1.8,故a=15克,根据反应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生成物质量增加则可推测反应物为Z;生成物为X、Y、W;
A、由以上推测可知,反应物为Z;生成物为X、Y、W,故A错误;
B、a=15,故B正确;
C、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4.4﹣2.2):(1.8﹣0.9)=22:9,故C正确;
D、从以上推测可以看出,该反应为Z物质分解为XYW三种物质,故Z为化合物说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掌握单质与化合物的判别方法.
- 宜宾市中考化学试题(有答案和解释)
- › 宜宾市中考历史试题
- › 宜宾市中考化学试题(有答案和解释)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宜宾市中考化学试题(有答案和解释)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宜宾市中考化学试题(有答案和解释)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宜宾市中考化学试题(有答案和解释)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宜宾市中考化学试题(有答案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