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最新一年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一年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刘悦同学在厨房中进行的活动,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B. 切过果蔬的菜刀未处理而生锈
C. 将土豆由块状切成丝状 D. 和面时加入纯碱除去馒头的酸味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的过程中醋酸与碳酸钙反应,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切过果蔬的菜刀未处理而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将土豆由块状切成丝状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和面时加入纯碱除去馒头的酸味的过程中,碳酸钠与发酵产生的酸反应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012•绵阳)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 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 生石灰 B. 氯化钠 C. 浓硫酸 D. 浓盐酸
考点: 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判断:
A、据氧化钙能吸水并与之反应分析;
B、氯化钠不会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质量不会变化也不会变质;
C、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来回答此题;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据此回答此题;
解答: 解:A、生石灰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生成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变化质量会增加,故此选项错误.
B、氯化钠在空气中无任何变化,质量不会变化,故此选项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故此选项错误.
D、浓盐酸在空气中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溶液质量减小,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了解常见物质的特性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特别是一些物质的吸水性、挥发性以及变质等的特性.
3.(2012•绵阳)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H”既可以表示宏观的氢元素,也可以表示微观的一个氢原子
B. 烧碱、熟石灰、纯碱按物质分类均属于碱
C. 金刚石、C60均为碳单质,所以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D. 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是提高了可燃物质的着火点
考点: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根据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常见酸、碱、盐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单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泡沫灭火器灭火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故“H”既可以表示宏观的氢元素,也可以表示微观的一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刚石、C60均为碳单质,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主要是利用生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进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元素符号的含义、酸碱盐的特征、碳单质的性质、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4.(2012•绵阳)葡萄糖能给我们带来甜蜜和健康,它是生产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有机物,分子式C6H12O6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能给人体提供能量,其转化过程为C6H12O6+6O2 6CO2+6H2O
B. 除葡萄糖所属的糖类外,六大营养素还包括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C. 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说明葡萄糖就是由C和H2O组成的混合物
D. 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8
考点: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 A、葡萄糖在给人体提供能量时,在氧气的作用下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
B、六大营养元素是: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C、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
D、葡萄糖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各种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的比.
解答: 解:A、葡萄糖在给人体提供能量时,在氧气的作用下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故A正确;
B、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物质,故B正确;
C、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故C错误;
D、葡萄糖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6)=6:1:8,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元素以及葡萄糖的组成特点,难度不大.
5.(2012•绵阳)地球上71%的面积覆盖着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1gCaO投入到99g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
B. 常温下KNO3、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
C. 将NaCl、蔗糖溶于水后,溶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
D. 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考点: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氧化钙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做溶质;
B、氢氧化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 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攻略
- › 2017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 ›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重视“两件大事”坚持“三个为主”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着重了解七大考点
- › 2017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
- › 2017高考地理备考指导:解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备考: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 ›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 › 2017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50道地理试题
- › 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趋势预测及指导
- › 2017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地理复习:河流专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和解释)